作者 : 黃文鑫,筆名「白賴仁」,證監會持牌人士,金融系畢業,首創散戶團隊方式研究半新股及財技股,破解莊家大布局,從而賺錢供樓再贏優越感,現為《炒股幫》周刊及《香港投資日報》專欄作家。
殼股是萬惡根源?
2018年6月29日,聯交所建議修訂《上市規則》有關借殼上市、持續上市準則條文並徵詢市場意見,這是一個「徵詢」 市場人士的過程,旨在準備通過將買賣上市公司的機會趕盡殺絕,這是一個對公眾的好選擇嗎?
香港交易所上市部主管戴林瀚表示「雖然殼股活動只是香港市場的局部現象,但是會削弱投資者信心和損害市場整體質素。」這是明確表示港交所的立場就是殼股的股價走勢動盪而最後使香港的整理形象受損,所以為保障投資者的信心而作出的規管。
事實是如此嗎?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這是任何地方都適用一個鐵律,上市多年後經濟環境可以有變化,也可以是公司失去的靈魂人物而一夜改變,如早年的Walker Shop的國投集團控股(01386,前稱盈進集團),上市後不久創辦人洪文藝便因急性疾病去世,公司失去這創辦人後便年年虧蝕,被逼走上賣殼路。
另外例子是金至尊(00870,除牌前號碼),在1999年上市,在林世榮的帶領下領導公司成為自由行買金的首選金店,2008年4月,林世榮因心臟病猝死,公司立即被滙豐銀行(00005)追債及入稟清盤,後來沒有賣殼和不能復牌最後除牌結束這一代傳奇,令當年投資支持林世榮的小股東血本無歸。
當年盈進和金至尊的情況相近,但因為盈進賣殼後可給予小股東逃生機會,也給筆者見識到中弘控股的仗義疏財之舉。
如果港交所真的是想增加投資者的信心,筆者建議也封殺未有盈利的獨角獸來港上市,打破大市值概念公司跌穿招股價的宿命。
例一:易鑫集團(02858)
上市市值:483.27億元,現時市值:203.93億元,上市價計跌幅59%。
認購1至3手的總申請數(32,529+27,252+15,387=75,168)
例二:雷蛇(01337)
上市市值384.46億元,現時市值:155.17億元,上市價計跌幅55%。
認購1至3手的總申請數(37,142+23,673+13,855 =74,670)
例三:眾安在線(06060)
上市市值877.47億元,現時市值:683.46億元,上市價計跌幅22%。
認購1至3手的總申請數(17,745+9,825+6,250 =33,820)
頭兩個例子就是沒有盈利的公司,跌幅驚人,以香港公共屋邨人口在1萬到1.5萬之間計算,最高的破壞力可謂覆蓋十多條屋邨,港交所應該做做事了。
另文,2018年7月6日港交所發出「有關互聯網科技行業或採用互聯網主導業務模式的申請人的指引」這個筆者覺得比較奇怪的指引,放寬高度倚賴的關連交易,增加股份獎勵計劃的豁免,這兩個重點已經有點度身訂造某一些公司而訂,可預期有一些獨角獸公司會受惠,但這樣傾斜的指引信實在有點擔心。
【權益披露:本人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