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蕭永文 ( Raymond ) ,天大資產管理公司 投資總監,曾奪全港珠心算冠軍。 大學時期,「幸運地」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因投資股票獲利12倍被報章訪問,另每年都能發掘倍升投資機會,成為專業投資者。
房價高=經濟好?
長期以來,房地產被視為火車頭產業,因為興建房屋能帶動上中游的鋼鐵、玻璃、鋼筋、水泥、砂石等建造材料,建好樓盤會帶動裝修、家電、家具等下游需求,房地產景氣好,連帶其他周邊相關產業都能獲利。國內生產總值中,包括國內消費(C)、國內投資(I)、政府支出(G)、及淨出口(NX),即GDP = C + I + G + NX,而新樓盤的建設屬於國內投資,因此當經濟向好時,市民所得上升,便有可能增加投資,股市及房地產市是最直接能夠受惠的。此時股市及樓市間可能出現財富效應,即其中一個市場上漲後,投資者傾向將其獲利的資金移轉至另一市場,使兩個市場間出現雙向領先的關係,同時獲利的資金會積極消費,再帶動經濟成長。
樓價不合理 連帶負面影響
可是,自2008年美國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導致全球不少城市的樓價已遠遠超越當地市民的負擔能力,市民的入息收入已追不上樓價升幅,購買力下降,市民的消費支出被猛漲的樓價排擠出來。有研究指出,以台灣台北市為例,有不少市民逾六成的收入需要用來還按揭貸款,如果是自住的話,樓價升跌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紙上浮雲」,反而樓價被炒高後,他們的消費能力和生育意願卻大大減低,人口老化長遠會削弱經濟增長動力。調查又以德國為例,德國政府視房屋為市民必需品,積極以各種政策引導樓價及租金在可負擔能力內,打擊囤樓及炒樓行為,令過去10年來樓價升幅低於一成,但德國經濟成長卻傲視全球。日本自1990年歷經不動產泡沫破滅後,經歷長期的衰退,最近10年來房價雖持續下跌,消費力卻因負擔壓力下降,反而有增長勢頭,安倍總理也因此才能大刀闊斧的提高消費稅,目前看來,對消費的動力影響不大。
當樓價持續跟市民購買力脫勾,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民的消費行為和生育計劃,長遠來看,會對當地經濟有負面影響,若當地採取不太開放的外來人口政策,要知道勞動人口就意味著經濟實力,如果未來的年輕人少了,老人多了,必定會造成政府財政一大棘手問題,高樓價會否成為扼殺經濟的殺手,就要看當地政府採取甚麼政策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