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希鈉,筆名「巨鯨」,獨立股評人,「求知投資」教育機構創辦人,創立炒股團隊超過五十人,打正旗號打大鱷第一大幫派。Facebook:求知投資
避開DQ股(下)
承接上期未完的DQ準則個案分析。
個案三:中國生物資源
港交所在2017年8月28日,根據創業板上市規則第9.14條,展開取消中國生物資源(現改稱雲信投資控股(08129))上市地位的程序,港交所的理據有四點。(一)中國生物資源主要業務軟件業務及借貸業務屬低水平業務運作,不足以支持其繼續上市地位。事實上2013至2016年期間,中國生物資源營業額最高的一年只有911萬元,最低一年為580萬元,營業額甚低;(二)無迹象顯示該集團的軟件業務及借貸業務將有重大改善或經營狀況好轉;(三),新業務財經公共關系服務和證券及期貨條例項下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未能展示其可行性及可持續性;(四)未能展示集團擁有足夠價值以保證股份繼續上市地位,在2016年12月31日中國生物資源的總資產(不含負債約560萬元)有約3,000萬元,其中應收款和銀行現金已佔約2,900萬元,實質營運資產少。
個案四:萬亞企業
在2016年12月2日,萬亞企業(08173)被港交所停牌,理由是上市規則維持足夠程度之業務運作或資產,以保證公司股份繼續上市。在2014年至2016年,營業額由約4億元大跌九成至約1,400萬元,而DQ前的一份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萬亞企業半年營業額只有810萬元,於被DQ後的2016-2017年度第三期業績則突然升至約3,100萬元。而資產方面,在2016年9月,萬亞企業共有物業及設備約4,000萬元,其他流動資產約6,800萬元,合計資產逾1億元。
綜合四個案例,可以見到港交所作出DQ的理據都是業務量和資產值不足,難以維持上市地位為理由。以業務量和資產值兩個參數作比較,這些公司的業務量數據都較為相近,差異性較小,華多利集團、中國生物資源的一年只有幾百萬元的生意,萬亞企業本來也未必過1,000萬元,而志道國際雖然好一點,但也只有約3,000萬元。資產值方面,差異性較大,由約3,000萬元至1億元和5億元不等,可以推測到業務量有一個較明顯的界線,約為3,000萬元或以下。所以在投資細價股時應避開一年營業額低於或等於3,000萬元和逐年下降的股票。
【權益披露:本人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