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廉:兩大因素打壓 原油中線無運行

分享

作者:李嘉廉,百利好智庫研究部董事,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NOWTV特約財經分析師,香港電台、新城電台、商台特約股票分析師。擅長宏觀分析,建立量化預測模型,觀察資金流動趨勢及各市場的互相關聯性,從中找尋投資價值。

兩大因素打壓 原油中線無運行

上周IMF公布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至3.3%,反映全球經濟體增長放緩的壓力持續增加,直接影響油價的升勢。原油市場面對需求預測再度下調,短線壓力不輕。一方面是油組持續努力減產,油組成員國3月的每日產量減至3,002萬桶,令油市供過於求的情況有所紓緩,支持油價。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國聯儲局有減息的傾向,而歐洲央行更因經濟龍頭德國經濟增長跌至1%以下,而考慮於年內重啓買債計劃,增加貨幣供應。歐元中線偏軟,原油需求被下調,而間接令避險資金回流美元,雙重打擊油價。

另一方面,兩大產油國美國及俄羅斯似乎已對油價於60至65美元的水平表示滿意,俄羅斯或於年內退出減產協議,沙特在油組支撐減產計劃已有獨力難支之感,即使兩個產油國利比亞及伊朗的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持續下降,亦難以長線彌補俄羅斯退出減產計劃的減產幅度。

此外,美國參、眾兩院傾向通過「反石油生產與出口壟斷」(NOPEC),而總統特朗普一向傾向打壓油價的態度亦令有關油案大有機會通過,勢成油價及油組的最後一根稻草。沙特更曾威脅一旦NOPEC通過,原油將不用美元報價及結算,反映沙特對NOPEC的擔憂。事實上油組壟斷全球的原油供應近30%,並和美國及俄羅斯鼎足而立,如有關方案被美國通過,美國將可起訴油組成員國操控油價,並以經濟制裁及金融行政手段打擊成員國,令各國不能透過有組織減產支持油價。如各國同時增產,原油供應勢大幅上升,油價豈有上升之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