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阮靜瑤—茂宸證券經紀業務部助理副總裁,主要負責中國、香港及美國股票、期貨以及結構性產品業務發展,曾任職大型金融機構投資銀行業務經理,熟悉投資分析和海內外資本市場運作。
安居樂業乃頭等要事
本港GDP第一、二季均僅錄得0.6%的疲軟增長,雖以數字看並未符合衰退的定義,但市場仍擔憂香港面對比衰退更嚴峻挑戰。股市方面,近期以香港業務為重要收入來源的企業股價大瀉,當中以零售﹑地產﹑銀行﹑酒店﹑航空等對經濟敏感的行業更是當災。
《彭博》表示自7月23日以來,受內部事件和中美貿易戰等影響,10位擁上市公司的香港富豪,淨資產縮水約190億美元。事實上,富豪的身家增加或減少,只是數字的跳動,對他們基本生活影響輕微。公司生意差,今年的盈利目標調低些,配合裁員﹑減薪﹑結束部分業務等方式節流便是。日常生活最受直接衝擊的,往往是「手停口停」的基層,他們住屋﹑飲食﹑交通等基本消費,佔他們收入比例相對高。經濟好時,他們未必能分享成果,但經濟差時,他們卻嘗盡惡果。一連事件串拖垮經濟,很多人以為大老闆﹑權貴會受重大影響,殊不知最慘的還是普通市民。
今日的香港,個人主義也許逐漸蓋過了昔日同舟共濟、獅子山下拼搏精神。香港經濟結構單一,年輕人平均起薪點大幅跑輸物價,樓價之高更全球名列前茅,社會充斥怨氣是可以理解的。否定和破壞不難,但之後要如何建設呢?香港經歷無數風浪,勤奮的上一輩都是香港的「開國功臣」,打拼出城市的雄厚根基實屬不易。政府應決心修正資源分配及社會規劃的不足之處,實現不同階層安居樂業的願望。
【筆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