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周》47期封面故事:「惠港16條」港人及時雨

分享

P1封面故事

廖遠南,置業號行政總裁,樓市龍門陣主持,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副秘書長。
=========================
題目:「惠港16條」港人及時雨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至今已近半年,示威運動越演越烈。引發新一輪移民潮,多了人選擇在大灣區尋找安樂窩或作第二家園。最新「惠港16條」正好解決港人最難解決的限購令及最擔憂的教育問題,讓港人有多一個選擇。

自從2019年初因「陳同佳案」引發《逃犯條例》修訂風波至今已近半年,即使最後政府撤回方案,亦無助降溫,示威運動越演越烈。運動已大大影響市民生活,各大院校影響更甚,部分院校復課無期。引發新一輪移民潮,紛紛考慮往外遷移。今次有別以往是出現兩極化,有一如以往向外走,如歐美或東南亞國家。但同時亦多了很多人深信國家強大,政局穩定,寧可回國,在大灣區尋找安樂窩。而且大灣區鄰近香港,進可攻退可守,價錢大衆化,實行以港為基,北覓第二家園,剛剛於11月6日發布的「惠港16條」正正是港人及時雨。

自從2017年7月1日起,國家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下,為大灣區建設訂下合作目標和原則,以廣東省主要九個城市(深圳、廣州、惠州、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及肇慶)連同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稱為9+2,由這11個城市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第四大灣區,是四大灣區中佔地最廣、人口最多及最具經濟活力的一個。政策一出,即成全國投資者焦點,港人更開始尋找優質盤源。於今年2月18日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大灣區建設更上一層樓。令更多港人到大灣區考察,無奈於限購政策下,未能購買深圳及廣州等一線城市。即使中山、珠海亦只是近期才較為放寬限購。過往港人衹能退而求其次,購買商業樓契的公寓或走遠一點投資其他城市。但多以投資或放假休閒自用,難當第二家園。

要成為一個理想的第二家園,除了住的地方,還需要考慮子女讀書及家人醫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公布一系列惠及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惠港16條」。主要惠及港人及澳門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預期將促進大灣區人、物和資金的流通。當中三條較明顯便利港人到大灣區居住,(一)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二)保障在粵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三)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

而且深圳市還已訂立了1.4萬億的「東進戰略」,積極發展坪山區、龍崗區、大鵬新區及深汕合作區。此外,中央政府於本年8月18日出文「中央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當中更進一步突出深圳於大灣區的重要性,成了特區中的特區。水漲船高對鄰近的惠州如大亞灣區亦非常有利。深圳十區平均樓價由坪山區的3.2萬元一平方至南山區的8萬元一平方,當中南山區個別樓價高達迎20萬元一平方,直迫香港樓價(見圖)。但部分深圳區新盤只需3萬元左右一平方比珠海更化算,港人現需考慮及關注呢!

Caption:資料來源:房天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