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 3/ 封面故事/
港經濟喘穩
出路遙指大灣區
新冠病毒疫情纏擾下,香港經濟舉步維艱,特區政府最近公布的2020年經濟增長預測是-6.1%,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年。不過各方分析指出,本地經濟劣勢開始喘穩,在特區政府力推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下,預期本地經濟可在2021年第一季進入復甦期。本刊今期綜合報道,探討第一線復甦曙光在何處升起。
特區政府11月中旬公布最新數據,好消息是:本地經濟在第三季稍見改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跌幅顯著收窄至3.5%,按季則反彈2.8%。在內地經濟增長加快下,外圍貿易環境有所改善,貨物出口重拾溫和增長。本地經濟氣氛在季度後期因疫情趨穩而好轉。
不過壞消息是:香港內部需求略有改善,但仍然疲弱。服務輸出繼續急挫,反映訪港旅遊業和跨境客運仍然停頓,雖然金融服務輸出持續增長,但 勞工市場全季合計進一步惡化;消費物價通脹顯著緩和。
#GDP-6.1% 史上最差
政府對2020年最新經濟增長預測為 -6.1%,這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年,較1997年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更差。1998年本港GDP按年跌5.9%;2003年沙士有3.1%增長;2009年則收縮2.5%。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新份《施政報告》亦承認情況很差,並指在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因社會動盪、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受重創,勞工市場亦面對巨大壓力。
新冠病毒疫苗多聞樓梯聲,市場原憧憬這顆救星面世,可力挽狂瀾於既倒,但事與願違,疫苗最快要在今年12月才開始接種,要達到普及程度或要跨2021年。
對此,特區政府對第四季經濟預測更為謹慎,指本地經濟在第四季有望進一步輕微改善, 但不確定性仍十分高,為保存經濟活力,政府已全速落實防疫抗疫基金和2020至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下的紓困措施,為經濟提供一些緩衝作用,並為持續復蘇鋪路。
對於政府近期公布的經濟預測,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持較樂觀說法,他指香港經濟就已經見底反彈,9月份的貿易額大升,轉口貿易恢復正常,數字的顯示更比疫情前好,在2018年中時一直開始跌,已經跌了一成多。莊太量強調,因為貿易物流佔香港經濟達兩成,所以轉口貿易的數字是十分重要的。
#憂第四季 掀結業潮
市場最擔心是第四季出現結業潮,失業率站7.4%以上。莊太量指由於失業率主要集中在一些較小型、收入較少的行業,如餐飲業等,所以數據會顯示失業率仍舊高企,但經濟就會已經開始反彈,因為相關行業對香港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他認為在金融方面,香港受惠於內地市場的帶動,數字顯示行業仍舊穩健,加上金融在香港經濟中佔比與貿易一樣,共佔40%,所以若這40%成的佔比穩定增長,香港經濟就會持續增長。
對於本港經濟前景,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本港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實質按年下跌3.4%,好過市場預期,按季比較更有3%增長,顯示香港結束連續五季的技術性衰退。該行預期中國內地的經濟持續復甦及美國聯儲局的寛鬆態度,均有助香港改善經濟情況。然而,大規模的旅遊限制、外圍經濟環境嚴峻和本地勞動市場備受衝擊,都繼續為本港經濟帶來不明朗因素。
#融入大灣區 拓前路
摩根士丹利更表樂觀,估計香港經濟明年可回到疫情前水平,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5%。大摩預期,香港經濟將於明年第二季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第四季則可回到社會運動前水平。
2020年將盡,本地經濟劣勢已有喘穩迹象。宏觀而言,市場是翹首以待新冠病毒疫苗面世;香港自身而言,特區政府多倚仗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1月下旬公布的新輪《施政報告》中,大量篇幅指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預示香港經濟要走出困局,2021年當不離大灣區11個城市的發展(詳見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