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本港電子支付 百花齊放
隨著日新月異的數字化發展,移動支付在內地已蔚然成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各大銀行及電子錢包營運商為搶本港支付商機,費盡心思吸納用戶。時至今日,香港移動支付生態已是百花齊放。
##官商合推 電子支付
誠然,香港在電子支付方面相較內地落後。金管局於2016年創新突破,發出了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即「電子錢包工具」,至今香港已有16家已獲得牌照在港經營,如八達通主要在交通出行搶佔優勢,本港電子錢包TNG則主攻外傭市場,Alipay HK、WeChat Pay和Tap & GO則主攻零售購物、餐飲行業發力。2018年9月金管局推出的「轉數快」,香港電子支付更是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迅速發展。截至今年11月已錄得654萬登記,共處理逾1億6000萬宗實時交易,涉及交易額約19,000億港元和340億元人民幣。
據《Visa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2.0》報告,指出本地消費者的電子支付使用量,自2019年研究開始首次超越現金。隨著支付方式體驗感升級,用戶結帳只需「嗶」一聲,或將手機輕拍讀卡器,便可完成付款。利用「轉數快」打通銀行和電子錢包公司的界限,方便朋友之間互相轉帳。
##信用卡迎電子找數
香港人習慣用「八達通」和信用卡付款,本地消費者積聚多年的支付習慣已根深蒂固。截至2019年底,市面上流通的八達通總數為3,590萬張,相當於平均每位香港居民持有4張八達通。與此同時,信用卡是香港第二受歡迎的支付方式,率先實現大額跨境支付取代現金,截至2020年第三季,在市面流通的信用卡總數達1,934萬張。
《Visa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2.0》報告指出,多數人仍憂慮廣泛電子支付及電子商務應用,或會帶來數據私隱及安全問題。信用卡尤為不安全之處,在交易時只需簽名不需輸入密碼,但商戶收銀時亦不能核對簽名證偽,易令他人盜用信用卡。與時俱進,傳統信用卡亦為避免流失客戶,大力推廣用戶轉用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普及化改變傳統付費方式,而當中的安全隱患在於後台的技術,防止截取交易信息並破解信息內容。近日,新加坡金融科技節首次移師網上舉行,作為大會其中一個主贊助商,Mastercard在科技節上亦展示出多項嶄新的支付安全技術,包括數碼付款方案「Click to Pay」及「生物驗證卡」(Biometric Card),值得電子支付用家留意。日後消費者在網上結帳時,只需在賣家網站或電話應用程式的付款頁面上點擊數個按鍵,便毋需每次輸入卡號和個人資料,輕輕鬆鬆完成網上付款。此外,消費者日後在實體店付款時,可直接在卡上進行指紋驗證,安全性大大提升。
半路殺出的移動支付要在香港這個成熟且已經習慣用信用卡和八達通的市場搶客,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但是移動支付的戰爭,不是簡單「嘟一下」與「掃一下」的分別,它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功能
Alipay
HKT
Octopus
ChinaUnionpay
HSBC
Tencent
TNG
Apple
綁定信用卡 ✔ — ✔ ✔ ✔ ✔ ✔ ✔ ✔
增值 ✔ ✔ ✔ — ✔ ✔ ✔ — —
網上付款 ✔ ✔ ✔ ✔ ✔ ✔ ✔ ✔ ✔
銷售點 流動支付 ✔ — ✔ ✔ ✔ ✔ ✔ ✔ ✔
P2P轉賬 ✔ ✔ ✔ — ✔ ✔ ✔ — —
當面收款 — — — ✔ — ✔ — ✔ ✔
跨境匯款 ✔ — — — — ✔ ✔ — —
繳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