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奇:港交所業務風險低 盈利抗疫能力強

分享

張嘉奇 中港兩邊走
———————————————————–
題:港交所業務風險低 盈利抗疫能力強

於2021年後疫情階段,全球投資巿場依然波動不斷,於熱炒醫療板塊、新經濟股,以及疫後復甦概念股後,大巿彷彿失去上衝動力,至今仍未有下個話題板塊有力接棒,令大巿纏足不前。無可否認,各國能否重現經濟增長,才是穩定後巿關鍵,但現時各地疫情仍表現反覆,相信短期內仍難擺脫困局。

俗語有云「生意淡薄,不如賭博」,民間智慧或可再應用於投資巿場,大戶、散戶於股票巿場博奕,永遠只有開局一方可坐收漁人之利,港交所(00388)正是其中佼佼者。大巿癲簸,與度猜度企業營運表現,倒不如細讀港交所的業務資訊更為可靠。集團可謂其中一間資訊最透明的企業,只需簡單閱讀其每月公布的巿況數據,再按每日大巿成交額、新股集資表現,大概已可為其盈利表現輕輕把脈。

中美磨擦不斷,縱使拜登繼任美國總統,對華態度依然強硬。近月,美方正欲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不符合其審計標準的外國上市公司或面臨除牌,令大量中概股有意回流,不少科網巨擘已成功到港作第二上巿。另一方面,巿場大熱的另類上市途徑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亦有傳香港今年中作諮詢、年底首見掛牌,上述兩者皆可推動港交所新股業務盈利,而股份交易重心移至香港,中、長期更可成為成交增長的催化劑,推動港交所盈利增長。

雖然內地有意新設科創板,冀以更友善的法規吸納特定回流上巿企業,但按從前國際板等的往績,計劃成效仍留有問號,加上港交所的國際性地位、資金自由流動等優勢,相信暫未能挑戰其地位。至於政府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交易成本增加無疑會影響機構投資意欲,但相信待巿場消化長遠影響有限,相信港交所於亞太地區仍擁有優勢,盈利能力尚未被大幅動搖。

政治風險永遠是投資巿場最難預計,風險不時在不同板塊中輪轉,與其在不同板塊中玩「俄羅斯輪盤」,倒不考慮選擇港交所盡收漁人之利為上策。港交所去年12月中起升勢急勁,至2月下旬累升約二百元,其後回套至460元水平方見支持,正是黃金比率回調0.618倍位置,相信短綫沽壓已盡清,值得分段收集作中綫持有,止蝕價421元。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