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垮英倫銀行的外匯交易員
神級交易員,除了地上最強的Jim Simon之外,另外一位耳熟能詳的就是索羅斯(George Soros),他被財經雜誌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喻為「打垮英倫銀行的人」。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由1969年至2000年的31年間,創下了平均年度回報32%,他曾經是福布斯排行榜的美國十大富豪之一,究竟令他致富的主要投資獲利事件有那幾次呢?以下逐一為大家陳述。
1. 英倫銀行事件
歐洲共同體為了為了約束歐洲貨幣滙率變動和實現歐洲貨幣穩定,建立了歐洲匯率機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簡稱ERM),並且在1991年12月9日簽訂了馬城條約(Maastricht Treaty),為經濟與貨幣的統一設立了目標和步驟。英國和德國率先創立了聯繫匯率機制。
在這機制下,英國保證會維持英鎊兌德國馬克的匯率在一個範圍之內。索羅斯認為當其時的英鎊價值被高估,於是他就沽空了大約15億美元價值的英鎊,其後英國政府為了捍衛聯繫匯率,在高通脹和低息的環境下不斷加息去保持英鎊的價值和吸引力,最後索羅斯大幅沽空英鎊,由最初的15億美元價值增加至相等於100億美元價值的英鎊,英倫銀行捍衛聯繫匯率損失慘重,並在1992年的9月16日正式退出ERM。
翌日,英鎊兌馬克大跌了15%,而英鎊兌美元更大跌25%,市場認為索羅斯在這次事件當中淨賺了10億美元。而這次事件亦被市場認定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外匯交易,索羅斯這個名字從此就廣泛被人認識。
2. 亞洲金融海嘯
由八零年代末開始,亞洲被預期為高速增長的地區,因而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八零年代末至九零年代初,東南亞多國都有8至12%的年度GDP增長,並且被譽為亞洲經濟奇蹟。當其時東南亞多國其實都實施了固定匯率制,正式或非正式都會與美元掛鉤。索羅斯就看準了這個機會,重施故技沽空了相等於10億美元的泰幣,泰國政府在沒有足夠資金去捍衛泰幣匯率的情況下,1997年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
其後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韓國也相繼失手。最後失手的印尼,匯率由1美元兌2000多印尼盾,暴跌至1美元兌18000印尼盾,造成了經濟重大損失和超級通脹。香港的聯繫匯率和股市也是索羅斯的目標,最終香港政府動用了外匯儲備基金和短暫提高了銀行同業拆息至100厘,並且大量購入香港股市成份股,是唯一一個可以成功捍衛聯繫匯率的地區。當時政府買入的一籃子香港股票,後來就變成了盈富基金,重新再注入香港股市。
除了以上這兩件重大事件以外,索羅斯在2013至2014年間,藉着當其時日本大規模量的量寬政策,沽空了大約10億美元價值的日圓,令到日圓兌美元匯率下跌17%,期間又買入日經指數和日本股票,勁賺了65億美元。強如索羅斯也有失手的時候,他的投資生涯當中,最近期的一個失敗個案要算是2016年英國脫鈎公投當日他手上的英鎊長倉(Long position),最諷刺的是他預計英國不會脫歐,所以手上才持有大量的長倉,但他對外發表的言論是看淡英鎊。
最後英國脫鈎公投不能盡其意,英鎊大跌超過10%,並創下了31年的新低,索羅斯亦在這場戰役當中,估計損失超過了10億美元。雖則如此,但是索羅斯仍然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外匯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