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威:策略不同

分享

作者:張智威

策略不同

基於港股去年與今年走勢上出現很大程度的分別,故2017年與2018的投資策略大有不同,去年的投資策略合宜,並不代表可以適用或應於於今年的港股之上。港股自今年一月中(1月29日)開始回落,打斷了去年一直向上衝的牛市氣氛。之後三個月,港股先後經歷了三次的調整,包括括1月29日,港股由高位33,484點回落至29,129點,下跌了4,355點或13.01%。第二次是2月27日,恆生指數由高位31,799點回落至29,852點,下跌了1,947點或6.12%。第三次由31,978點開始回落(3月21日),最低見29,519點,下跌了2,459點或7.69%。大市經過三落三上,恆生指數基本上是原地踏步,都是徘徊在31,000點大關。

2017年的主要策略是buy and hold(買入並一直持有),如股股王騰訊(700)、平保(2318)、內銀股、內房股等只要一直持有,股價即使偶有回落,但很快便從拾升軌,之後更會再創新高,故buy and hold的投資策略很適用於這大牛市之上。但2018年,港股只是升升跌跌,既不能向上再次挑戰歷史高位,又不會向下急跌步進熊市,仍成升不上、跌不下的橫行局面。筆者個人認為,主要是2017年大市升勢過急過快,偷步連2018年的升幅都預先炒上,結果2018年的港股很難再向上突破,但同時,環球及本港經濟都處於一個很健康的水平,低失業率、GDP有不俗的長、低通脹,在這情況下很難出現股災。

或許現階段策略上range trading(炒波幅)比buy and hold更為合適。過去恆指這三次的調整,都出現一個共通點。過去三次的整,都是跌穿100天移動平均線。第一次調整(2月9日)的低位是29,129點,當時的100天移動平均線為29,603點。第二次調整(3月5日)的低位是29,852點,當時的100天移動平均線為29,996點。第三次調整(3月23日)的低位是29,930點,當時的100天移動平均線為30,375點。但每次當恆指跌穿100天線後,都總會有資金買盤吸納,令指數重上100天線之上。

故策略上當大市跌穿100天線分段時買入,31,000點或以上分段沽出,經過數次後,當中應有不俗的回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