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6 27/
#全球憂通脹 油價是元兇
投資市場在6月份繼續受高通脹陰霾籠罩,美國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8.6%,高於前值及預計的8.3%,創下40年以來的新高。當中,最受俄烏衝突影響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分別升34.6%及10.1%,升幅驚人。撇除波幅較高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後,核心CPI升6.0%,低於前值6.2%,但仍高於預期。英國及歐元區的5月份按年通脹率分別為9.1%及8.1%,通脹仍然持續高企,未見緩和迹象。
應對高通脹是各國政府的首要目標。聯儲局在6月宣布加息0.75厘,是1994年以來最大加幅。英倫銀行則多次加息0.25%,現時利率為1.25%。歐洲央行打算7月加息0.25厘,並表示若通脹前景未有改善,9月加幅可能更大。我們預期,聯儲局年底前的四次會議共加息1.75%(0.75%、0.5%、0.25%、0.25%),利率區間將升至3.25%至3.5%。各國大手加息已成定局。
#關鍵:原油供不應求
貨幣政策以外,原油價格一直是通脹問題的關鍵。歐盟在5月底時達成協議,在年底前禁止90%俄油進入歐盟,消息推高油價。其後在6月底,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決議在7月及8月提高增產幅度,現時生產目標已回復疫情前的水準,減產或成過去。提高生產目標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油價上升。
但實際上,沙地阿拉伯在OPEC+決定增產後,提高對亞洲的官方售價,顯示增產幅度或追不上需求上升。加上,彭博指到8月時,除沙特及阿聯酋以外,其他油產國的產能接近飽和,難以再提升產量。美國本土方面,自5月中旬起,每日釋出戰略石油儲備接近歷史高位的每日一百萬桶,油儲輸出接近中型OPEC成員國的出口。若輸出不減,彭博預期在10月時,戰略油儲將接近40年低位,屆時當局或要考慮停止輸出油儲。種種迹象顯示原油供不應求,我們預期今年油價有機會升至130美元水平,在95美元有所支持。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4月時,曾調低環球經濟增長預測,但增長率仍然維持3.7%。原油需求與經濟增長掛鈎,經濟維持增長,原油需求自然上升。美國能源部預期,今年及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分別增長2.3%及1.7%。執筆之時,拜登正計劃短期內出訪中東,與沙特商討增加原油出口問題,但沙特增產將用盡產能,一旦未來出現任何事件擾亂供應,油價上升壓力更大,屆時通脹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制裁俄油 中印得益
歐美對俄制裁是原油價格高企之一。翻查2020年俄羅斯的油出口資料,中國佔32%,是最大的出口夥伴,之後的主要出口國包括荷蘭、德國及南韓等。歐美制裁俄油,不難想像俄油出口自然轉向亞洲。
根據statista的研究,在俄烏衝突起,俄羅斯油產量有增無減。以海運估算,俄油出口上升幅度大概是16%左右,而對亞洲的出口升近60%,中國入口更多俄羅斯石油,繼續成為最大夥伴,印度也進口更多俄油,相反,南韓及日本則減少進口俄油。俄羅斯可出口的國家更集中,中國及印度的議價能力更高,可以更大的折扣買入原油,通脹壓力也因此較細。
中印兩國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在亞洲區內也舉足輕重。IMF在4月預料整體亞洲2022年經濟增長為4.9%,高於成熟市場。同時,區內政策,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ECP)、中國的6大範疇33條等,皆利好亞洲經濟發展。亞洲區內通脹可控而增長較高,下半年或有更多彈藥,面對通脹危機。
————
caption/ 貨幣政策以外,原油價格一直是通脹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