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欣,國投證券資本市場部主管。負責資本市場融資、機構業務和個人證券業務的開發和管理。有十多年金融業經驗,曾任大型銀行和券商,熟悉證券交易、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和另類投資。
如何投資來對沖高通脹
受房屋、燃氣及糧食價格上升推動,全球通脹如出柙猛虎,來勢洶洶。美國5月消息物價指數同比上升達8.6%,而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6.3%,其中能源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至35.8%;食品價格同比增幅為11%,通脹對家庭造成壓力十分巨大。
至於最新的6月消費物價指數更加同比上升達到9.1%的驚人水平,一時之間對下周聯儲局可能加息100點子(1%)的預測驟然升溫。通脹不單止影響消息,同時會侵蝕投資回報。
要在高通脹底下保護資產組合都有不同方法,研究機構看法也各有不同。例如美國研究機構晨星研究建議年輕投資者應多買股票(ample stock exposure),但倚賴現金流收入的退休或即將退休人士就要想辦法為固定收入資產「抗通脹」。
通脹債券流動性弱
以美債為例,其中包含高回報的通脹債券,不過傳統上美國的通脹債券結合了固定利率及通脹率,每兩年調整,所以只要通脹升I Bond利息就會相應調升。例如在2022年5至10月發出的I Bond給出的年回報是9.62%。雖然I Bond能有效對沖通脹,但和香港I Bond一樣流動性不足,且要一年後始派息,加上每年可買金額有限,只能買10,000美元,對於大戶而言顯然作用有限。
如果嫌I Bond流動性弱,注碼有限,投資人可以考慮商品投資基金,當然商品價格波動較大,投資相關基金所面對的風險亦自然較大。當然一般投資者亦未必有太多此類基金選擇。
美股長期表現勝通脹重點要選對股票
至於在高通脹時期又應否買金?從歷史趨勢看來,買金似乎未必是抗通脹的最佳對沖工具。黃金從商品特性來看,與其他商品的情況相近,究竟黃金的合理價值多少、價值應升應跌在通脹期間似乎難以判斷。當然,中長線,投資者可以押注於全球去美元化以及世界政治形勢不穩,但這在歷史上至少由石油美元開始至今尚未出現過。
相對債、黃金以外,本港投資人最容易接觸到可能是美股。其中邏輯是短期內股票未必有效對沖通脹,但在長期而言表現可能更佳。原因之一,是許多公司在通脹時可以透過加價將成本轉移至顧客身上。另外也有企業成本未太受通脹影響,但卻具有加價能力,當然,用股價來對沖、選股就變得非常重要,否則輸了股價同時跑輸通脹會導致雙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