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女心經:投資環保求生財更求生存 

分享

財女心經

李翠芬國投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擔任合規部和高級副總裁,負責資產管理整體運作及營運事宜,領導國投家族辦公室、企業和個人綜合理財服務團隊。擁有超過12年從事財富管理及行政經驗,曾服務多間包括上市公司在內金融機構。

投資環保求生財更求生存

要看到氣候危機,最直接就是看到40度高溫轉為大火離你不足一公里、而濃煙就已經吹到你家門口。上周二晚,倫敦外圍就出現了這個奇景。

一直以來,英國倫敦的平均溫度大約是20度,山火更加聞所未聞。不過高溫不單對英國造成影響,上兩周整個歐洲都被熱浪籠罩,其中法國和西班牙受火災影響更大。據NASA預測,如果氣溫繼續上升,到本世紀末,地球部分居住地將會不再適宜居住。

事件令人又再考慮,究竟有什麼行業可以幫助減低人類對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根據PitchBook’s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私募基金報告,私募基金經理全球資產規模已經達到9.9萬億美元,其中手頭持有現金有3.2萬億美元,至於投資於應付氣候問題的資金亦有所上升。

目前,投資界主要從環保社會及管治來對待氣候變化問題。根據羅兵咸永道報告指出,目前單單歐洲有關ESG的私募投資金額將由目前的7,700億歐元增加至2025年的1.2萬億歐元。

投資氣候科技初創月達千億

不過,ESG也不是萬能匙,最多就是透過環保投資達到減碳、從而減少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ESG的一個大問題是目前並無一個標準來量化其達標情況,大家都懂得「做的好就是要做好」口號式的人云亦云。但至於結果如何衡量或者對投資者、對環境的益處,似乎大家都無從下手。更差的評論,例如黑石前首席投資官Tariq Fancy就講過,就是ESG等同漂綠,尤如將黑錢洗白。而漂綠的過程,本身對環境造成傷害更大。

反過來,市場大部分機構仍然願意持有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其中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私募基金總共有1.1萬億美元投資能源企業,其中超過八成投資於石化行業,而今年頭兩季更加如是。
不過即使有龐大的投資額,資金都要得到善用。目前,私募基金較傾向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基建以及針對氣候的創新技術。例如黑石今年六月就公布將推出針對可再生能源基建的新基金。另外,針對氣候的初創企業今年亦受到不少青睞,今年六月份,全球投資於此類初創的交易總金額至少達到137億美元(約1,075億港元),項目數目接近400個。

總括一句,應付氣候的投資不單是為了取得回報,更重要是防止環境崩壞最終全盤皆輸。因而透過投資來應對氣候變化不是為了生財,而是為了生存,但如此遠大的目標,政府及大型企業應該身體力行,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