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年報為最重要的公告文件
– 現金流結合財務成本,可得知公司有否融資需要
– 「低收入」董事,很可能就只是掛名人頭而無實權
一個周末看1000份公告是甚麼滋味
標題沒有誇張。筆者本周末就用了48小時完成了這個壯舉。而這接近1,000份公告,全部屬於一家上市公司,是該上市公司將近15年以來的所有公告。其中內容包括財務報告、各種不同融資公告、包括發債、配股、供股、合股,股份變動、公司更改名稱、併購、簽訂的各項戰略協議等等。
究竟看上市公司公告有沒有用?當然有,一間上市公司,一般每年都至少有數十份公告,多的可能有數百份,而只要結合各份公告內容,加以細閱。我敢說你將會對該上市公司的理解,至少會超過市場上80%的投資人。
年報為最重要的公告文件
最重要的公告文件,筆者認為是公司的全年財務報告,或者簡稱年報。當然如果是剛上市的公司,最重要的文件就是招股書了。
一份年報,內容大致包括:
上市公司的概況、過去一年的財務概要、主席報告、董事會人員背景、高級管理層履歷、公司對過去一年營運情況的分析總結以及未來展望、各板塊業務表現以及各項財務數字的分析多數會在管理層討論內提及。董事會報告,有各項股份及其他股份相關工具如購股權、可換股債券、好倉淡倉等等的情況,對於研究公司真正的股份分佈及實際控制人頗有幫助。
至於年報內所佔篇幅頗長的《企業管治報告》,以筆者的「閱歷」(閱讀年報的經歷),基本上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十家上市公司有九家公司可以互相對照,不外乎是公司「內政」,各委員會使命及成員開會次數,無甚特別啟示。
另一個高大空的內容,就是近年港交所強推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書》,不少上市公司亦只是虛應故事,千篇一律講自身如何注重環境,如何關愛社會。但事實是香港目前年報仍未完全數碼化,加上各項報告令年報厚度不斷增加,間接其實增加了紙張的浪費,以及寄送年報亦肯定只會令到「碳足跡」進一步增加。
結合參照可知公司有否融資需要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看到年報內的獨立核數師報告,除了損益表(現今又架床疊屋為「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資產負債表(又被「再正名」為「綜合財務狀況表」),現金流量表頗重要,筆者通常會以此結合公司披露的「財務成本」來推斷上市公司有無融資需求。
不過最吸引筆者,反而是核數報告的附註部分,除了比較沉悶的會計政策之外,可以看到公司持有甚麼金融資產,可以判斷公司是否「不務正業」。「分部收入資料」可以看出公司究竟實質業務與公司希望突出的業務是否匹配,公司好多時會將只佔公司收入比例甚低的業務突出為主業,以希望有更受市場追捧的定位及取得更佳的估值。「其他收入」近年經常包括政府津貼及租金優惠等等,相信新冠疫情過後該類其他收入終將成為歷史陳跡。董事薪酬筆者亦很關注,尤其是「低收入」董事,很可能就只是掛名人頭而無實權。
當然,除了年報,其他的股價敏感訊息如出售資產、併購、股份配售等等,可以結合年報得到公司更準確的真貌。至於上周末我看的公告,就是中播數據(00471)由上市以來的所有公告,究竟我在中播數據的970份公告領會了甚麼滋味,又找到了甚麼玄機,就要等筆者慢慢消化完再和大家分享。
#年報 #上市公司 #中播數據 #星火研究室 #孫天欣 #炒股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