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時機: 第一共和銀行事件之反思

分享

「市場時機」專欄

第一共和銀行事件之反思

文:都會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

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0.25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5厘至5.25厘,自去年3月開展加息周期起後,連續第10次加息。議息聲明刪去有關暗示進一步加息的措辭,並提到在決定額外政策緊縮的合適程度,以令通脹重返2%的目標時,委員會將考慮貨幣政策累積收緊、對經濟活動及通脹造成的滯後影響、經濟及金融發展。

話說兩頭,美國聯儲局在2022年快速加息,一年加息近4.5%,為銀行業引發了「灰犀牛」事件。繼上期提到的矽谷銀行和瑞信後,最近一宗是第一共和銀行。第一共和銀行近年經歷多次股權易手,2007年被美林收購,而在金融海嘯後,2009年美國銀行收購美林後,其後將第一共和銀行出售,並於2010年底上市。2021年11月,第一共和銀行市值升至逾400億美元創新高,成為一時佳說。

第一共和銀行的成功之道,是向高淨值客戶提供「貼身服務」,所以該行對存戶提供較低利存款利率。對銀行而言,這有助於她們去降低利率成本,增加利差。據媒體報道,該行在2021年向储户支付的利息平均为0.12%,而平均收取3.03%的房贷利息, 即利差達 2.91%。

對存戶而言,「高利率」並非第一共和銀行的賣點,惟在聯儲局在2022年多番加息後,使得美國國債以及貨幣市場帳戶都可以提到近4%回報。雖然「貼身服務」有價,但是否值得用接近3.9% 的利息成本去換取,則成為該行高淨值客戶要考慮的問題,最終演變成客戶及資金流失。另方面,聯儲局加息也增加了第一共和銀行的資金壓力,使其最終踏上破產之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在5月1日宣佈,第一共和銀行已由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該公司當日與摩根大通簽訂協定,由後者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以及“幾乎所有”資產。值得留意的是,摩根大通是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資產,而非整間公司,這個操作近乎是「擇肥而噬」﹗小股東眼巴巴看著第一共和銀行的資產流失,以及之後被退市,也許只能欲哭無淚矣。

-筆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不持有上述股份,並為個人意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