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帮》217K期封面故事:升穿19740 才有希望

分享

升穿19740才有希望

2023年上半年的港股一度令人充滿期待,惟目前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主要指數基本都回吐了去年10月底部以來的一半升幅。

及至週二(6月13日)港股自半年低位連升5個交易日,與恒指50天線(19,740點)僅有十步之距,技術上要盡早收復站穩,恒指才能成功收復頹勢。

美國聯儲局將於本港時間週四(6月15日)凌晨兩點公佈議息結果,而根據現時利息期貨估計,有接近八成機會聯儲局是不會加息,但下個月加息1/4釐的機會卻超過五成,反映市場估計聯儲局已接近停止加息階段,對投資者來說,這肯定好是一個消息。

恒指50天線前駐紮

港股連升5個交易日,累計漲422點。恒生指數週二(6月13日)初段最多曾跌逾130點,其後轉升並逐步擴大升幅,最多曾升近170點,高見19,572點,收市報19,521點,升117點,升幅0.6%;國企股指數報6,618點,走高32點或0.5%;恒生科技指數明顯跑贏,全日飆93點或2.4%,報4,038點。主板成交額按日升24%,至998億元。

A股亦向上,上證綜合指數報3,233點,走高4點或0.2%;深圳成分指數報10,955點,升82點或0.8%;創業板指數報2,166點,揚14點或0.7%。兩市合共成交額9,423億元人民幣。

技術上恒指要收復50天線(約19,740點)才能扭轉過去幾個月的跌勢,此前應該會牛皮一陣,最少要待美國議息才有明確方向。

技術反彈幾時完?

上期文章已明言港股出現技術性超賣,並展開報復式反彈,可以重返19,300至19,600點區間。事實上一批港股上市公司積極進行大手筆回購,用真金白銀買入股份,令主動買盤增加,背後或有不同的動機,可以是利好、也可以是利淡的消息,面對目前股市持續低迷,回購明顯只為支撐股價。因為美股納指再創1年高位,標普500指數亦升至近13個月新高,港股仍未見明顯受惠,一些板塊如地產、醫療保健甚至回到前期低點,若成交額再不增加,單靠回購行動,其實難以長期支撐股價,港股上升動力不足,6月需注意再有下行風險。

事實上上周(6月5日至9日)恒生指數基本波幅不足200點,人民幣走弱,打擊中資股投資氣氛,而本週則迎來超級議息周,美國公佈5月CPI及PPI,聯儲局議息結果亦出爐在即,內地週四(6月15日)亦將公佈一系列經濟數據。

美國聯儲局將於週四凌晨兩點公佈議息結果,而根據現時利息期貨估計,有接近八成機會聯儲局是不會加息,但下個月加息1/4釐的機會卻超過五成,反映市場估計聯儲局已接近停止加息階段,對市場來說,這肯定好是一個消息。

另外,現時支持美股特別是科技股板塊走強的原因,是加息潮將會終結和AI熱潮的來臨。雖然美國經濟前景一般,但由於環球資金正在追捧美國科技股板塊,因此,美股的短期表現仍然是相對穩定。

光大:維持2023年目標23000點

光大證券預期,港股下半年延續回穩勢態,保持樂觀看法,並維持恒指今年目標23,000點,而今年每股盈利預測上升14%,明年則預測上升9%,上證指數全年目標則為3,700點。投資者下半年可考慮以「ACE」三大投資主題,其中可以高評級債券,作為環球資產配置其一策略,主要是防守性高及具有較高存續期。 至於板塊行業方面,他看好「中資金融股」及「內地消費股」,包括中國銀行(03988)、中國太保(02601)、京東健康(06618)以及名創優品(09896);另外,他亦看好復甦及收息主題,包括保誠(02378)、金沙中國(01928)、領展(00823)及中國聯通(00762)。他認為,現時科技股業績表現分化,即使看好該板塊下半年表現空間不俗,但偏好具潛力且前景良好的股票,例如騰訊(00700)及美團(03690)等;同時又指,「中特估」概念股仍然是下半年市場的關注點之一,主要是港股走勢弱,暫未有行業受資金持續關注,即使現時其累計升勢較大,但估值較低,料下半年有不俗表現。對於下周正式推出港元-人民幣雙櫃台模式,他認為市場大致上已消化消息,相信長期而言,該政策有助提高港股活躍程度及交易量,惟投資者短期內需時適應。

摩通:阿爺短期內撐市機會細

市場近期一直期待內地在短期內會再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摩通表示,在7月底舉行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前,內地經濟政策難有重大改變,相信短期推出全國性措施振興內房的機會不大。該行又提到,基於內地消費和地產復甦轉弱、成熟市場增長放緩、中美重新直接對話成效仍然有待觀察,以及地方政府需要解決債務問題等,市場或會重新調整對增長前景的預期,為股市在7月帶來下行風險。

摩通預測,股市環境在第四季有望改善,轉為出現上行風險。該行稱,根據宏觀和量化指標,內地經濟的內生動力在第四季將增強,經濟或會由復甦階段過渡到擴張階段;加上監管機構有空間提升在岸股市的生態,可令內地投資者更加信服中國股票,願意投放更多資金入市。同時,中美關係或能在11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取得進展。

該行維持對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今年底的目標價不變,並預期兩指數在7月會於該行基本情景和熊市情景的目標價之間上落,第四季才回升至基本情景和牛市情景的目標價之間。在基本情景下,MSCI中國指數目標價為66,滬深300指數為4,200點。

持倉轉守 籲增持通訊服務業

由於該行預期股市在7月下行風險增加,故投資組合模型中的現金水平由2%增加至8%,給予通訊服務業「增持」,非必需消費品、金融和房地產則為「減持」,以增加組合的防守性。

瑞銀:或有穩內房政策出台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其新書發布會上表示,近日中國樓市再現下行壓力,青島市部分區域,已經宣佈購買首套房首期可降低,相信中央政府會密切觀察未來一兩個月的樓市數據,若果確認復甦情況未及預期,有機會在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後,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包括下調按揭利率以及減低首期支付比率。

她又認為,在經濟刺激政策上,政府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細,期望讓市場主導經濟發展,減少市場對於「國進民退」的批評。影響主要會是令經濟將面對更大的週期性的起跌壓力。

對於內地消費復蘇,她認為增長大致符合預期,主要由服務業增長帶動,不過各個行業的增長不平衡,例如與房地產相關的傢具購置行業,表現仍然疲弱。

恒指改革每多災難

恒指公司正進行諮詢,容許恒生指數納入外國公司,此舉相信是為配合政府及港交所吸引外國大型企業來港上市。經濟教科書作者林本利,在他的專欄表示,每次恒指改革,都為市場帶來災難。恒指在1992年納入紅籌股、2006年納入大型國企、2020年納入科技股和中概股,都一度令恒指新貴股價急升,但之後無以為繼,拖累恒指急挫,高追的股民無不損失慘重。

港交所(00388)在2019年容許一眾盈利及股息欠奉,「同股不同權」的科技股和中概股來港上市,恒指公司在2020年7月成立科技指數,同年9月開始把這些股票納入恒指和國指,當中包括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及美團(03690)等。筆者早已料到,恒指公司的做法只會為恒指帶來另一次災難,在2021年上半年恒指在29,000點水平時,盡沽盈富基金(02800),亦呼籲學生和讀者沽貨。

恒指加入科技股後,幾隻重磅科技股佔恒指兩成多,隨時可以不理市況,把恒指舞高弄低。因此,即使恒指大跌,筆者亦不建議低吸盈富基金,倒不如吸納一些跌得更殘的重磅科技股,待大戶殺盡好友和牛證後,這些重磅股的回升幅度和速度自然較恒指更大。例如今年3月中美國矽谷銀行倒閉,與內地科技股根本扯不上甚麼關係,科技股竟大瀉,正好提供低吸和之後在4月高沽的機會。

重磅科技股佔權重過多恒指明顯已沒有希望,過去20多年有波幅冇升幅。自從恒指加入多隻盈利欠奉,大而無當的科技股和中概股後,盈富基金每股盈利便持續下跌,由2.5元大幅下跌至現時不足1.7元。每年的年初出現高位後便一直向下走。由2021年2月的高位31,183點,下調至去年2月25,050點,今年1月更在22,700點止步。

恒指的死穴就是計算指數的權重和流通系數。個別科技股佔恒指權重可高達8%(或以上,若季檢後大升),幾隻重磅科技股佔權重兩成多。當主要股東在市場大舉出貨,推低股價,自然拖累恒指。但到下次季檢時,由於主要股東持倉減少,這些科技股市場流通量增加,流通系數上升,權重不會因股價下跌而降低,反而上升,回復至最高8%。

若主要股東繼續搬貨來港沽售,盈富基金和其他追蹤恒指的基金,以至追蹤科技指數和國企指數的基金也要被動地吸納,惡性循環揮之不去。即使屬主動基金,基金經理因擔心跑輸恒指,亦要吸納這些重磅科技股,結果港股基金(包括強積金)從主要股東手上接過數以千億元的蟹貨。資金被主要股東抽走,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港股自然難有起色。

反觀其他主要市場的指數,今年至今升幅顯著,過去三年仍錄得升幅,成份股盈利亦不會大幅倒退,不會像恒指由高位至今下跌三成多,成份股盈利大幅倒退。筆者在2020年3月開始,逐步把資金轉去購買美股和全球股票基金,現在已佔股票持倉約三成,藉此分散風險和提升回報。
明白恒指的死穴,又知道科技股主要股東將繼續大幅減持,日後還要加入其他準備來港上市套現的外國公司,便不應對恒指和盈富基金,以至港股ETF抱有任何希望。

林本利直言,恒指明顯已沒有希望,過去20多年有波幅冇升幅。反觀其他主要市場的指數,今年至今升幅顯著,過去三年仍錄得升幅,成份股盈利亦不會大幅倒退,不會像恒指由高位至今下跌三成多,成份股盈利大幅倒退。

自從恒指加入多隻盈利欠奉,大而無當的科技股和中概股後,盈富基金每股盈利便持續下跌,由2.5元大幅下跌至現時不足1.7元。每年的年初出現高位後便一直向下走。由2021年2月的高位31,183點,下調至去年2月25,050點,今年1月更在22,700點止步。
恒指的死穴就是計算指數的權重和流通系數。個別科技股佔恒指權重可高達8%(或以上,若季檢後大升),幾隻重磅科技股佔權重兩成多。當主要股東在市場大舉出貨,推低股價,自然拖累恒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