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滙》第002期封面故事:赴美上市 即亮集團冀擴展國際市場

分享

 

 

 

 

 

 

 

 

 

 

 

 

 

 

 

 

 

 

 

 

 

 

 

 

 

 

 

 

 

 

 

 

 

 

 

 

 

 

 

 

 

 

 

 

 

<即亮集團專訪>

赴美上市 即亮集團冀擴展國際市場

2023年全年合共有8家港企到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遠超於過往十年平均的每年2間,而今年首月就已有4家港企赴美集資,其中一間為本港知名的反光及非反光服裝輔料經銷商、1985年成立的港企即亮集團(NASDAQ:JL)。於上月24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後,截至2月16日,即亮集團的股價迄今累積升幅超逾兩倍,甚為亮眼。

即亮集團在服飾業擁有近30年的經驗,產品包括熱轉印、織物、編織標籤和膠帶、縫紉徽章、滾邊、拉鍊頭和拉繩。自2000以來,即亮集團一直是3M Scotchlite反光材料的授權經銷商,亦為全球100多個國際品牌提供服務,包括外套和運動服品牌、制服和安全工作服品牌以及時尚品牌。

收入方面,即亮集團於2022財年收入按年增幅高達63%,而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度銷售額則於2022年大致相若,維持於3,829萬美元水平(約2.99億港元),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王子清日前接受本雜誌記者訪問,談及集團上市後的發展計劃及目標。

從地區劃分,即亮集團的業務主要分佈在亞洲,以香港和內地的貢獻最大,惟2023財年收入分別錄得15%及23%跌幅。來自除香港地區和中國大陸外的亞洲地區的收入保持平穩;來自非亞洲地區的收入增長強勁,按年大增百分之75至824萬美元。王子清解釋:「2023財年集團收入主要受環球經濟前景轉弱拖累,2022年開始的加息周期令客戶轉趨謹慎,同時亦要消化庫存,加上上海廠房受疫情、封城政策影響被迫停產,造成經濟損失。」

開拓新市場成增長引擎

展望未來,即亮集團董事長王子清相信集團收入將受益於環球經濟好轉及開拓新市場的成果,並補充:「以往美國的訂單佔比最高,後期歐洲訂單逐佔追上,近年加拿大品牌如Lululemon、Amer Sports亦嶄露頭角,目前集團已在丹麥、義大利和美國建立銷售網絡。展望將來,客源分布廣闊有利於提高公司收入的穩定性,集團將繼續於歐美等市場擴展,面向世界各地品牌,這些新市場有望成為集團未來增長動力。」

研發新材料及技術 提升競爭力

對於所在行業的市場參與者正面臨全球競爭,各大企業都希望透過跨國擴張來實現規模經濟,王認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高質素的產品對於在行業中脫穎而出至關重要。即亮集團的產品須經多項嚴謹的測試才會推出市場,同時已積極研發新材料及領先的製作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並將透過自動化系統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

[針對彩色反光材料的需求,即亮集團發明了一種獨特的著色方法,使反光材料保持高於300 cd/lux/m²。]

重視培養人才 增加應用層面

對於行業的發展,除了科研新技術以外,培養人才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王子清表示,集團一直有與設計學院合作,不吝提供材料及技術,讓有志投身服裝業的學生可以接觸新上市的反光物料,培養新創意。過往加拿大蒙特利爾設計學院的學生,更曾以反光為主題參與服裝設計比賽,大受好評。

[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合作,把反光材料融入服裝作賽。]

[贊助蒙特利爾設計學院材料及技術,以反光為主題參與服裝設計比賽]

投資收購看協同效應

根據招股書所載,是次集資所得約30%資金將用於收購和投資其他反光材料分銷商或供應商以及產業價值鏈上下游企業,王子清補充:「投資或收購的主要考慮在於廠房的實力,包括產品質素佳、擁有國際品質認證和環保認證如OEKO-TEX等以滿足不同買家的要求,以及其產品與集團策略的協同效應,需長遠有利於集團長遠發展。」

[即亮集團產品 ]

赴美上市冀登上國際舞台

即亮集團的上市招股價定為5美元,股份發售同時包括出售新股及舊股,其中新股1,400,000股、舊股8,910,000股,分別佔上市後總股數4.46%及28.38%。根據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俊賢所述,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產生足夠的正現金流,透過上市,希望能讓早期投資公司的股東可以退出,同時引進更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

董事長王子清另外指出,即亮集團選擇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增加知名度,提升品牌地位,從而讓國際品牌更能認識即亮集團,創造更多合作空間。

[Photo: 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王子清與行政總裁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俊賢]

美國去年新股上市數目按年增加42%,整體集資額按年大增1.6倍至226億美元。相比起熾熱的美股IPO市場,香港在IPO的全球地位持續下滑,去年僅73隻新股上市,集資額按年下跌56%至463億港元,甚至低於2003年SARS衝擊下的591億港元。而港企赴美上市的數目亦有增加趨勢,單計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每年港企上市的數目便由十年平均的兩間,到2023年增加至8家,2024年首月更已有4家港企進駐。

從估值角度來看,根據調研機構Factset數據,截至今年1月底,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成份股過去12個月的市盈率 (P/E LTM)升至32.7倍,恒生指數則為8.4倍。對於新股來說,集資所在的股票市場的估值愈高,有助提高公司估值。加上當地市場成交熾熱,有「價」有「市」,集資地的選擇便顯而易見。故此,財務業績上具足夠資格在本港上市的港企將有更多選擇,如即亮集團這般以尋求增加國際曝光、提升知名度列為重要考慮條件的企業,到有「價」有「市」的美國上市或將成為新趨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