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入運太歲當頭坐
執筆之時正式度過《清明節》,亦是2024甲辰年、戊辰月,亦正正式式踏入甲辰的氣場,故此屬龍、屬狗的人要千萬注意,這是真真正正的刑太歲和沖太歲。
再者古籍《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2024的清明節是4月4日。每年四月初,除了小朋友最愛的兒童節外,清明節也是另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喔!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墓節」,與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一同被視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其實清明節原本不是一個節日喔!「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那為何清明會演變成紀念、祭祀祖先的節日呢?一般大眾認為,清明節是由「寒食節」、「上巳節」演變而來,那寒食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根據春秋時代的民間故事,當時晉國公子重耳因驪姬之亂,被迫逃離晉國在外流亡。一日逃亡隊伍在山中迷路,糧食耗盡的情況下,一位名為介之推的大臣便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湯供重耳食用。十九年後,重耳重回晉國即位為晉文公,並封賞當時陪他流亡的忠臣,卻獨獨忘記介之推,介之推也不邀功,選擇回鄉與母親隱居。
後經他人提醒,晉文公才趕忙親自帶人前往介之推的老家綿山,但因山路險況尋人未果,大臣獻計建議放火燒山,逼出介之推,但大火燃盡後,仍不見介之推的身影,上山尋找才發現介之推背著老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明令天下,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在這天全國百姓都不許生火煮飯、只許吃冷食。
隔年寒食節,晉文公前往綿山欲祭祀介之推。隔日上山時,發現當初介之推倚靠的那棵柳樹已冒出新芽,晉文公便折下一段柳枝做成圈戴在頭上,將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下令將每年寒食節隔日定為清明節。
而前面說過的上巳節是在什麼時候呢?上巳節為農曆三月初三,由於和寒食節、清明節日期相近,所以後來這三個節日的習俗逐漸合併、融合,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清明節。
直到近代,清明節成為所有華人孝子賢孫慎終追遠的大日子,期望拜仁祖先就有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