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風:賣鏟人V.S.賣水人 人工智能受惠股

分享

賣鏟人V.S.賣水人
人工智能受惠股

美東時間上周三,英偉達(NVDA.US)公佈了超出銷售和收益預期的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營收達到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62%;淨利潤148.8億美元,同比增長628%;經調整後每股收益6.12美元,高於LSEG共識預期的5.59美元。業績公佈後,英偉達股價突破1,000美元大關,截至上周五,股價收報1,064.69美元,市值突破2.6萬億美元,高出德國2023年全年的GDP。

強勁業績表明,市場對英偉達生產的AI晶片需求依然旺盛,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賽道的「賣鏟人」以及市佔率達90%的AI晶片主導者,自然是不二之選。而英偉達亦「不負眾望」,於過去12個月,股價已由最低位約370美元狂升逾180%,換言之於過去12個月,英偉達投資人無論在任何價位買入英偉達,只要持有至今,都能獲利。

英偉達第1季度財報要點:
 收入260億美元,分析師預期246.9億美元,其中;
 數據中心收入226億美元,分析師預期211.3億美元;
 遊戲收入26億美元,分析師預期26.2億美元;
 毛利潤率78.9%,分析師預期77.0%;
 調整後EPS為6.12美元,分析師預期5.95美元;
 預計二季度收入280億美元+/-2%,分析師預期268億美元;
 按1拆10拆股,2024年6月7日生效;
 將季度現金股息提高150%,從每股4美分提高至10美分。

算力的盡頭是電力

另一方面,要在人工智能賽道「掘金」,除了需要生產晶片、提供算力的「賣鏟人」,其實也需要生產電力支援晶片運算的「賣水人」。事實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耗電量極為驚人。根據公開數據,去年風頭甚勁的OPEN AI,其人工智能大模型GPT-3訓練的耗電量約50萬度電,相當於1,000個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再形象一點理解50萬度電,相當於一個50萬個家庭的城市,在同一時間開1.5小時冷氣。

而美股四大科技巨頭谷歌、亞馬遜(雲部門)、Meta和微軟,一年在數據運算上所消耗的電量就達到90太瓦時(TWh),而到了2026年,全球光是人工智能加挖礦每年就會消耗800太瓦時的用電,相當於印度全年發電量的一半,難怪有人戲謔稱「算力的盡頭是電力」,也是所言不虛。

因此,在英偉達股價狂飈的同時,於美國上市的電力股,例如美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VISTRA ENERGY(VST),其一年股價升幅更超過300%,跑贏英偉達。其他如美國電力公司(AEP)、美國南方公司(SO)等發電企業,近1年股價亦各有不同升幅。

港股方面,綜觀一眾內地電力股及新能源股,同樣有可觀表現。

電企股價趨勢相近 「賣水人」長做長有

其中華潤電力(00836)、中國電力(02380)、華能國際(00902)、華電國際(01071),由去年11月開始皆已見底,並開始與恒指走勢呈反向而行。而四大內地電力股於過去半年的股價走勢皆出現相近形態,其中市值剛突破1,000億港元的華潤電力更於上周五(24日)創出全年高位22.3港元,但股息回報率仍超過6%。

至於新能源發電企業,其股價走勢卻稍有差異,其中位於頭部的龍源電力(00916)、光大環境(00257)以及中廣核(01811)自今年2月份起已經由下降趨勢中明顯反彈,並連續3個多月持續回升,例如龍源電力已由12月低位4.37港元回升至上周五(24日)7.11港元,反彈幅度超過50%,而光大環境以及中廣核亦呈相若的反彈形態。但市值緊隨其後的粵豐環保(01381)及信義光能(03868)直至目前股價卻仍然處於全年的較低位。(表一)

相對於英偉達的一股獨大,作為「賣水人」的電力企業,由於地域、產能等天然條件,其增長規模或未必如英偉達般,只要有需求、台積電(TME)可以生產,英偉達就可以銷售。

但從相反角度,只要芯片賣出、算力投入市場,就代表需要電力作出支撐,算力不停、電力也不能停,即使日後英偉達芯片銷售減少,但市場的存量芯片同樣需要電力支持,因而對電力的需求是累積,而芯片的銷售是每季不同,除非全球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無止境,從這個角度觀之,「賣水人」相反是「長做長有」,始終鐵鏟可使用一段時間,但水卻是每日都要喝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