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電動車加徵關稅問題 下半年有望解決
今年以來,歐盟密集出台了31項對中國貿易投資限制措施,其中貿易救濟措施25項,還對中國發起了外國補貼條例(FSR)調查、國際採購工具(IPI)調查,嚴重干擾中歐經貿合作。
歐盟不斷升級貿易摩擦,可能引發貿易戰。
近日中歐雙方同意就對華進口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一事進行談判後,中國電動汽車價格在歐盟飆升的風險可能會有所緩解。中歐雙方的高級官員同意進一步磋商,儘管摩擦依然存在。
此次談判是歐盟威脅中國對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8%的關稅以來,雙方首次就此事進行磋商。歐盟稱中國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了不公平的補貼。中國則指責歐盟實行保護主義和違反貿易規則。
歐盟貿易委員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表示,雙方將在未來幾周內繼續在各個層面進行接觸。不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融資方式的反對,仍是較難解決的問題。當然,中國已明確表示不同意歐盟的觀點。
除了與歐盟的對話,王文濤還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表示「堅決反對」加徵關稅。中國稱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上星期,歐盟在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調查後,首次提出徵收關稅時,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Volker Wissing)表示,此舉有可能引發與中國政府的「貿易戰」。
歐盟計劃在目前對中國生產的所有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之外,將再徵收額外的稅率,稅率從17.4%到38.1%不等,取決於品牌及其與歐盟調查談判的程度。
歐盟的加徵關稅政策是在美國上個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這一舉動之後宣佈的。從啟動調查、企業抽樣、宣佈稅率、雙方談判,經歷九個月,而距離立法程序上的正式徵稅還有4個月。
美國從特朗普時代,到最近一次對中國加徵電動車關稅,幾乎每次加徵都不留餘地,而且往往會迅速擴大到幾乎所有品類的商品,一旦徵收,延續數年。
而歐洲方面,主導歐盟的德法兩國,無論是官員或企業都屢屢反對關稅。這讓中歐雙方在談判桌上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預期今年下半年,雙方有機會達成貿易協議,中歐關係將得到緩和。
(撰文: 華贏東方研究部董事李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