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投資: 由虛擬世界走到上市

分享

由虛擬世界走到上市

近日一場聚會中,耳聞幾位「GenZ」高談闊論起投資心得,筆者自然好奇心爆發加入討論,窺探一下行外的一般投資者尤其是年輕族群這方面有何妙論。分享一個有趣的發現,原來在年輕大眾眼中,加密市場早已非純投機的主題產品,不少人已於處理資產時,將相關項目與傳統股債類產品並列於考慮清單當中,以下針對這現象稍作探討。

加密市場認受性日益增加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今年1月批准了比特幣現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上市申請,此舉被市場視之為獲得官方「開綠燈」,未來更大機會容許各類追縱加密及虛擬資產的產品陸續放到公開市場裡去買賣。畢竟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的龍頭大哥,其ETF發行特具噱頭,消息為虛幣市場帶來一輪強勢。以貝萊德(BlackRock)的IBIT為例,1月11日上市迄今,不足半年價格已升逾四成,最高峰時曾累積接近六成升幅。

值得一提的是,貝萊德這支ETF絕非市場先驅卻後來居上。事實上,首批專門投資於比特幣的證券早於2013年上市,由美國著名加密貨幣投資者Barry Silbert旗下的Grayscale創辦的GBTC多年來一直是比特幣主要持倉者。然而,5月底IBIT已超越GBTC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ETF,累積近200億美元總值資產。

虛擬資產轉化成上市產品成潮流
越來越多加密市場相關的產品上市,且受到熱烈歡迎,此類投資頓成業界新寵,各大發行商無不渴望分一杯羹,已著手向另一支龍頭虛幣埋手,推出與以太幣掛鈎的ETF。
去月,SEC先是吹風會放寛上市條件,數天後便批准了共8支以太幣ETF上市申請的關鍵文件。當然,申請表格獲批只是初步認證,但這一步驟比起原先市場估計的快了一大截。較早前,由於部份審批期限迫近,市場原先推測有關申請或遭否決,豈料不但成功獲批,更比預想的早。
這一消息為虛幣市場帶來積極氣氛,以太幣價格其後升逾三成,同時刺激加密幣一度升逾兩成衝破7萬美元大關。稍後,各發行商仍須獲另一輪批註及1份註冊聲明生效後才能正式上市,分析預料需時數星期至3個月不等,而截稿前剛好已有新一支以太幣ETF成功上市。

更多符合資格的數碼資產相關產品陸續於公開市場出現,官方認受性越來越高,投資者對該市場信心亦隨之增加。尤其年輕一族普遍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難怪會將此類產品放進組合內,不少人亦早已習慣直接購買虛幣充當理財工具,現時有受監管的相關產品推出,相信將吸引更多從未接觸虛幣的朋友們進場。

進可攻退可守 功能早已擴闊
隨著大眾對虛擬資產熟悉度增加,其功能亦開始有所轉變。彭博每星期都會就特定題目隨機訪問不同界別的投資者,該機構於5月的一項調查中,研究各受訪者選擇避險產品的心態。結果顯示,在對抗通脹一環,黃金佔最多自然不是甚麼驚喜。驚喜的是,通常被視作高風險的美國科技股,甚至比特幣都成為避險新寵。

原因可能是大家避險時,不再但求安穩,皆因保守型投資的低回報已不能滿足風險包容度日益趨高的大眾投資者們。事實是,現今社會中投資實太容易,簡單如於手機應用程式上開戶便可投資,市面上各類券商又不時推出優惠,吸引更多新手進場。所謂Practice makes perfect,嘗試得多自然讓人更進取。年輕一族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適應力又高,自然更熱衷於高風險投資。

受監管不等同風險降低
最後,筆者欲提醒各位,縱然由虛擬錢包走進合法合規受監管的公開市場裡去買賣,但此類基金及ETF與傳統股債類產品絕不能以同一台秤去量度。簡單解說,股票和債券連繫的是實體企業,前者反映的是公司生意好壞,後者反映的是公司借貸狀況。
同一原理,虛幣主題基金以及ETF連繫的是虛擬資產,該資產本身價值沒有任何實質個體可供參考,因此它們的走勢基本上只反映買賣雙方的看法,純粹取決於炒賣情緒,沒有基本面的支持,技術走勢亦無路捉。由於企業盈利及資產負債情況甚少會有巨變,但純情緒操作的虛幣價值卻可於分秒間劇轉,因此兩者價格的波幅可出現倍數之差。
對於如般具噱頭的新產品,網絡充斥著各類「專家意見」,行業之大難免良莠不齊,投資者須謹記避免優惠行先抑或跟風地進場。此外,留意部份ETF設有槓桿成分,波動性會再按倍增加。
如上述,現今新手投資十分容易,不少投資者年紀輕輕已累積相當投資經驗。是說,投資者明白上文簡述的計價原理,認清當中的風險及極端波動性,並衡量過自身的承壓能力過後,參與這新興資產類別未嘗不可。回溯歷史表現,追縱虛幣的上市產品的走勢均頗為貼近該幣值本身。既然如此,筆者建議選擇受監管、較透明的主題性基金和ETF可較受保障。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