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欣:嫦娥六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絕學

分享

嫦娥六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絕學

嫦娥六號成功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綜合各媒體所述,於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涉及的技術困難極大,簡而言之是只要任何一個步驟出錯失誤,就會導致整個任務失敗,對於流程及時間的把控由於存在未知數,說是比製造高端晶片更難也不為過。

根據搜索到的資訊,再經過AI月之暗面的綜合,嫦娥六號的飛行任務可以分為以下11個階段:

1.發射入軌段: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發射,送入預定軌道。
2.地月轉移段: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場發射出去,在地球和月球之間轉移。
3.近月制動段:接近月球後,通過發動機制動來降低速度,以便被月球引力捕獲。
4.環月飛行段:月球捕獲探測器後,進行環月飛行,準備著陸。
5.著陸下降段:探測器開始下降,準備在月球背面著陸。
6.月面工作段: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後,進行月壤採樣等科學探測活動。
7.月面上升段:採樣完成後,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從月面起飛。
8.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上升器與軌道器進行交匯對接,並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
9.環月等待段:等待合適的返回視窗,準備月地轉移。
10.月地轉移段: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進行月地間的長途飛行。
11.再入回收段:探測器進入地球大氣層,最後在預定著陸區回收返回器,完成整個任務。

航天軍工股受惠

嫦娥六號的整個飛行任務大約需要53天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嫦娥六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為了實現月球背面的採樣,嫦娥六號在任務設計上實現了許多技術創新,比如環月逆行軌道設計、月背智慧快速採樣、月背自主起飛上升等技術,並且得到了」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援,以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通信。這些技術和設計上的創新使得嫦娥六號能夠成功完成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

而有意思的一點,是嫦娥六號成功回到地球並帶回月壤,經研究分析其土壤成份,居然發現有水份及天然石墨烯,而石墨烯在行星和空間科學等廣泛領域具有重要作用,天然石墨烯的組成和結構特徵可為星體的地質演化和月球的原位資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和資訊。

此外,據知月壤樣品中檢測到的石墨碳是少層石墨烯(2至7層),這種少層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可能源於太陽風和月球早期的火山噴發共同誘導的礦物催化進程。

當然,另外一個最為市場所「津津樂道」的,是嫦娥六號以30馬赫(音速30倍)的速度回到地球然後再變速變軌降落至預定區域,相當於實現了以目前最快的導彈數倍的速度成功擊中目標,因而又被認為這全新「從天而降的掌法」,將重新定義未來的戰爭型態,成為壓制對手的又一絕學。

中國的軍工企業,看來又有新突破,是時候看一看具有發展軍工潛力的股份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