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奇:碧瑤綠色手持合約金額創新高 現金流穩定收集望財息兼收

分享

中港兩邊睇_張嘉奇

碧瑤綠色手持合約金額創新高 現金流穩定收集望財息兼收

碧瑤綠色(01397)為香港環境服務供應商,旗下提供四大服務:清潔、廢物處理及回收、園藝,以及蟲害管理服務。集團於2023年錄得收入23.3億元,按年增長三成,全年純利則按年減少12%至4,711.1萬元。上述四大服務中,分別貢獻集團期內總收入約78%、12%、6%及4%,核心的清潔業務收入亦於去年升逾37%為增長最快分部,其餘各業務分別增長約14%、7%及減少7%。

雖然香港已步入疫後復常多時,但經歷疫情的陰霾,社會大眾的衛生意識已大幅提升,港府亦致力推動清潔衞生工作,成為碧瑤綠色奪得更多食環署、衞生署及康文署等公私營機構新合約的契機。截至去年底止,碧瑤綠色現存未到期合約總額約44.31億元,金額創集團新高;當中約22.38億元將於今年底前確認,而約15.4億元及6.53億元則將於2025及2026年或之後確認。事實上,由於集團提供的服務合約主要按期收費,而旗下客戶主要為香港政府(佔收入約76%)、半官方機構(佔約11%)、公共事業(佔約11%)等大機構,故收入結構相對穩定,換句話說,即可合理預期上述合約將可按序變現成未來收入,亦即與集團收入掛勾、提供穩定現金流,於現時經濟出現多方未知數下,此等營運模式極為吸引。

政府早前全力推動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政策,惟坊間爭議聲不斷,於多次延期後宣佈暫緩實施。雖然煞停計劃,但亦非全無得著,因期間大力灌輸環保回收概念,已漸收成效。筆者從近日所見,由環保署管理的「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近月回收貨量、參與人數均不跌反升,而碧瑤綠色為其指定回收商,於回收貨量與合約掛勾下,巿民日趨提升回收意識成為其盈收動力。集團於2021年,獲環保署批出斥資8位數字黑水虻處理雞糞試驗合約,而該先導計劃於8月屆滿結束,需拆卸設備歸還用地,曾令巿場憂慮會否為集團造成財務壓力,但其實有關硬件費用、前期投資已於營運期間完全入賬,故結束營運對其影響極有限,相反,計劃後再無上述資本開支、折舊入帳,反助財務數據有更佳表現。

最後分享「花生」一則。據聯交所資料顯示,早前獨立股評人、兼碧瑤綠色主要股東David Webb增持股權,需作披露,其於補充資料欄稱「This is not just a rubbish business」(這不只是一個垃圾生意),他除以金錢投下認同票外,更語帶相關地讚許集團業務。事實上,碧瑤綠色股權架構簡單易明,集團主席和行政總裁為親兄妹,二人共持股逾73%,連同Webb持股更近八成,令其更有穩定派息的意欲。回顧過去4個財年,集團均維持派息比率約三成,而其現價息率亦達5.5厘,加上執筆時之巿盈率僅約5倍,已較不少本港同業吸引,值得分段收集,作中、長線投資,惟股份交投偏低,需耐心持有。

國投證券分析員張嘉奇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