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講到生產力,普遍的理解會是廠房或生產線,尤其中國是生產大國,生產力自然從質量看是更好的產品品質、更具效率的生產。從事多年的融資工作,當為融資對象做材料時,也總從產能著手,表示某某企業產能如何領先,產能利用率達到若干,需要融資擴充產能諸如此類。
當然,經濟學上,生產力並非如此單純狹窄,生產力包括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即投入產出的人、材料、過程等等。所以要清楚理解新質生產力,就要對生產逐一解構,包括擁有新質生產能力的人、新材料、新的勞動資料包括生產過程或物質環境等等。
設若如此理解新質生產力,就會知道資本市場或金融,也是助力構建新質生產力的元素。例如綠色金融、長遠資金,皆有助生產力換代更新,避免短期逐利行為對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阻礙。
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出席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的致辭指出,筆者就原話摘錄:「中國證監會…緊扣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的主線,堅持強本強基、嚴監嚴管,著力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資本市場企穩回升,展現出較強韌性,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積極貢獻力量。」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今年以來,我們先後出臺「支援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目前,戰略新興行業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來,全市場並購重組約3,000起,9月份「併購六條」發佈以來,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事項,新興產業成為並購重點領域。」
以此理解,資本市場在協助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重點也包括增強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促進新質生產力領域企業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不免要加強監管,以免出現過大泡沫,不知道如此理解是否正解,希望有識之士多予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