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投資項目潛力巨大看好 維亞生物業務持續強勁

分享

美國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已如期獲得通過,市場早有準備,不少中國CXO/CRO企業亦已有調整發展策略,積極部署海外產能以應對相關措施。全球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的中國出口產品替代潮,因为美國貨品輸出的是通賬。全球貿易及供應鏈架構繼續大調整。

市場預期隨著美國加徵中國貨品進口關稅措施及生物安全法案落地後,將影響不少在美國具有業務的生物科技公司。但同時值得留意的是,從事生物藥研發細分領域公司,其業務並不受到影響,像維亞生物(01873)。

維亞生物的業務重點是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SBDD)技術領域,且在全球行業中具有卓越優勢。公司客戶十分廣泛,不僅面向全球生物藥廠,提供新藥研究階段的CRO服務,且搭建了X射線蛋白晶體技術、冷凍電鏡技術(Cryo-EM)、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DEL)、親和力質譜篩選技術(ASMS)、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氫氘交換質譜技術(HDX-MS)、AIDD/CADD等多個先進技術平台,並有資深藥物化學家與藥物發現生物專家領軍的團隊提供藥物設計、藥物化學(H2L,LO)、化合物合成、化學分析及純化、公斤級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應的生物活性測試服務。同時,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公司除了有CRO業務外,更通過獨創的技術服務換取股權(EFS)的商業模式,專注於發現、投資高潜力生物醫藥初創公司,其中不少正是美國本土領先的創新醫藥初創企業。

在美國生物安全法案落地後,美國本土藥企的潛在價值將大大提升,料這可為維亞生物帶來不少賬面收益。截止2024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投資孵化92家初創公司。投資孵化企業主要來自於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中國,其中67.0%來自北美地區,26.0%來自中國。今年以來,公司參與投資孵化的Nerio Therapeutics於8月底被全球醫藥公司Top20之一的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宣佈以最高13億美元(折合約101.4億港元)收購,以增強後者的腫瘤免疫管線,保守估計維亞生物的投資可獲利百倍。

另外,還值得留的是,維亞生物應用AI人工智能的藥物開發平台AIDD及CADD已日益成熟,在巨量有效臨床數據的持續推動下,潛在價值極高。近期市場熱炒AI醫療,下一輪AI藥物開發大有機會。此外,維亞生物旗下主營CRO業務的維亞上海已有計劃於A股上市,目標應是2026年底前完成。預期維亞生物的潛在價值將不斷釋放。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鍚、弘輝基金、淡明資本及迪拜投資公司等早前以2港元認購公司的可轉債,加上近期公司頻頻進行股份回購,反映價值見底,後市以淡馬鍚等出手認購價2港元為目標,已具近130%的潛在上升空間,值得留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