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年政局紛擾特別多,多番換班換相政治環境不穩定,各項政局變化均影響著全國經濟活動,由國家、地方政府、企業以至個人層面通通受到影響。英國自從2020年正式脫歐後,當地經濟冒出種種問題至今仍未完全解決,各行各業各階層的適應力不一,處處埋下了些潛在風險因子,形同一座座睡火山,隨時從休眠狀態中酥醒,噴出濃煙覆蓋整片土地。種種動盪引致英鎊近期頻頻貶值,當地人身家不斷縮水,有意移英之港人又可趁便宜英鎊投資當地資產嗎?
通脹壓力覆蓋全國上下
近年因移民潮,不少港人會選擇投資英國,要看當地是否值得長線投資,不得不觀察一下現時英國財政所面臨的困境。英國自去年後疫情時期,2022年起已開始面對萬物騰貴的現象,通脹率一直至今年開初才回落至接近合理水平。按英國國家統計署的數據去看,通脹率最高峰一度攀升至2022年10月份的11.1%,一直維持高到去年才開始呈下降趨勢。降速卻也相當緩慢,一直到今年4月份才首度跌至3%以下,及後反反覆覆,時而升溫時而回落,至最新水平仍於目標2%以上。
正因如此,英倫銀行減息步伐也難以加快,雖然今年8月份正式啟動了減息周期,爬頭較美國聯儲局早一個月開始,但減息幅度不算進取,只減四分一厘。其後,11月再減四分一厘,央行的指標利率下調至4.75%。減息行動不夠快,以致當地借貸壓力仍相當沉重。根據英倫銀行的水平,新造和現有按揭的息口都依然處於高位,分別約為4.8%和3.7%之高,高息的還款始絡難以抒緩民眾壓力。
減息步伐慢 供樓重擔百上加斤
移英潮之際,不少港人,不論是已抵達當地居住當中,還是正在籌備遷居英國者,都會於當地尋覓心水樓盤,作為投資的一部份。針對此類非英藉香港投資者,他們所負的供樓重擔更是嚴峻,年息可達7%以上。與此同時,當地樓市卻氣氛不振,銷售未有完全復甦,業主們手持的物業樓價未能提供到轉售價值,要折現平衡資產風險也不是易事。
物業作為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資產,高息階段未言結束帶來莫大壓力。市面上高昂的物價亦處處壓迫於大眾之上,讓本來已背負著沉重財政負擔的家庭百上又加斤,帶來負財富效應,影響覆蓋全國上下。更重要的是,這些負面因素蔓延至國家層面,以致英國政府的公共財政出現急須修復的「黑洞」,當地政府開始想盡辦法填債。英國10年期國債債息最近雖有回落,但仍然位於4厘以上高位。
新任財相大手加稅 社會反響巨大
風風雨雨下,英國史上首位女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上月發表她第一份預算案,竟然越窮越惡。新預算案不但違背了工黨選舉期間的不加稅承諾,而且加稅幅度極度進取,李宣佈加稅400億英鎊,為1993年以來最大加幅。預算案題為「修復基礎以實現變革」,換句話,就是要向民眾開刀,以填補公共財政的巨額債務,於社會各界惹來龐大反對聲音。預算案所涉範疇廣泛,當中引來最大迴響的包括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s Tax)、僱主對國民保險的供款、提高最低工資等等。
資本增值稅的變動於公佈當日即時生效,除物業類的大部份資產以及出售股票均有包含在內,其中低檔稅率會由10%增至18%,高檔稅率則由20%增至24%。上述新措施提出後,英國各項資產全面大震,股債樓匯市同時大震。最近兩個月下來,英鎊兌美元匯率跌了6%之多,繼續覆蓋著當地資產市場。
來年,英鎊的前景依然受多項不確定性蒙罩著,前景喜憂參半,英鎊匯價難免波動。不論結構性的經濟因素,抑或當地公共財政的彈性都限制著英鎊的升幅,加上明年減息步伐應會加快,也會該鎊匯受限。若然這份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能壓得著社會的反對聲音而肆意推行,則經濟增長更可能受到實質損害,只能說鎊匯未來易跌難升,對海外投資者而言反倒是個契機,然而長線投資要留意資產也會隨而貶值之風險。
字數︰1,458
圖︰5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