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新年期間,外匯市場的活動一般都會非常少。主要原因就是大部份的外匯基金,無論達標與否,都已經完成了該年的任務,開始了悠長假期。一般而言,12月23日開始至到翌年的1月3日左右的10天之內,都不會有大量的波幅或成交量。所以本期的文章會探討大部份香港人近來感興趣的話題,就是聯繫匯率會否被快將擊破?
二戰結束後,為了重建國際貨幣秩序,美元率先與黃金掛鉤,創造了布雷頓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簡單講就是美元發鈔量與美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掛鉤,及後其他國家都以美元為基礎,不同程度地與美元掛鉤。及後爆發多次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引發的美國經濟危機,布雷頓森林制度就正式宣佈結束。
由於空運及海運逐漸普及化,國際貿易同時也趨蓬勃,匯率的不穩定是全球貿易的絆腳石。過分浮動的匯率會令產品的生產、出口商很難預計成本,進口商同樣也很難預測每一批商品,在匯率大幅浮動之下,是否有利可圖。聯繫匯率的概念也重新復甦,大部份情況下都會以強勢貨幣或該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家的貨幣為中心。
世界各國,由過去到現在,都存在過不同形式的貨幣掛鉤,當中包括硬性、軟性、管理浮動等等。中、南美洲及亞洲各國也都曾經存在過不同形式地與美元掛鉤,不過由於國力太弱或外匯儲備不足,大部份都已經消失。歷史上最有名的聯繫匯率要算是英鎊對德國馬克的聯繫匯率,Exchange Rate Mechanism,簡稱ERM及歐元與瑞士法郎的硬性掛鉤。前者,是由於當其時歐洲名國快將成立歐盟體系及歐元系統,英倫銀行就決定將英鎊與當其時最強勢的歐洲貨幣,德國馬克,作出硬性的掛鉤,為英國日後加入歐盟鋪路。其實早在1979年,英國政府已經有這傾向,直至1990年10月才正式執行。但在1992年9月16日,著名投資者索羅斯展開了對英鎊的追擊。首先,以槓桿的形式大量借入英鎊,同時間在期貨市場大幅沽空英鎊期貨合約,就在這個英國的黑色星期三,大幅拋售英鎊買入馬克,據說同時間也拋售英鎊買入其他歐洲貨幣,估計牽涉金額為相等於100億美元價值的英鎊,英銀銀行有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下,宣佈放棄ERM,索羅斯就在這一役之後,被稱為擊破英銀銀行的人,一戰成名,在世界廣為人知。估計在這次交易之中,索羅斯取得10億美元的利潤,按時間值NPV及過去32年美國平均通脹率2.57%計算,就相等於現在的22.5億美元。
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索羅斯再次出手,追擊亞洲各國貨幣,南韓、星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貨幣大幅貶值,令到亞洲各國經濟蕭條了一段長時間。唯獨是香港可以獨善其身,關鍵在於當其時金管局及政府高層官員能夠當機立斷,並且利用數以千億美金的儲備去直接捍衛港元,及將銀行同業拆息推至300%,令到索羅斯及眾追擊者的成本大增,要突破7.85的弱方保證界線,追擊者必須持有大量港元,並且不斷拋售港元買入美元,按過往的歷史,如果香港聯繫匯率爆破的話,美元兌港元可能會去年到8.5至9之間。不過,追擊者並不能在滙價上賺大錢,因為美國期貨市場並沒有港元期貨合約可以大量買賣,所以索羅斯的利潤著眼點其實是在港股期貨上,其實同一時間他亦沽空了港股期貨,預計美元與港元脫鈎之後,港股必然大幅下挫。沒料到,外匯基金除了拋售美元買入港元去維持聯繫匯率及將隔夜銀行同業拆息大幅上漲至300%之外,竟然還會動用儲備去買入港股去支撐港股,及令到股票指數期貨市場不跌反升,市場盛傳索羅斯損失高達150億美元之多。香港政府買入的股票,及後被包裝成為盈富基金(02800),在聯交所上市可供自由買賣。
最近,不同的報章雜誌及媒體,都在估計美國新總統上台之後,會否有大動作制裁港元,令到追擊者再有機會重新攻擊聯繫匯率,甚至有人問我應該如何部署?首先,特朗普會作出甚麼驚人的舉動,暫時不得而知。當然,香港多年的財政赤字及出口赤字,的確是一個隱憂。但外匯儲備是另一個獨立系統,不會用作經常性開支,但儲備的流動性必須要很高,其實大部份香港的外匯儲備都投資在美國政府的國債上,流動性雖然強,但也必須首先要賣出才可以變回美金,一點時間還是需要的。不過,港股的升跌還會有國家隊的干預,推跨港元,沽空港股期貨賺錢的難度是比想像中更高。況且,索羅斯已經是94歲的老人,魄力、膽量及身體狀況估計也大不如前,作為領頭羊的機會微乎其微。
網上的財經KOL們,很多都建議將自己的港幣全數兌換成美金,需要時才逐步變回港幣,這樣就處於不敗之地,甚至乎港元兌美元脫鈎的話,甚至乎可以大賺一筆。技術上,這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每一個香港人都將自己的存款全數兌換成美金的話,這樣就變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就算沒有國外的追擊者,聯繫匯率都不攻自破,貪圖10至15%的匯率可能產生的利潤,令到自己社會的經濟萬劫不復,各行各業都會經歷再多幾年的大蕭條,外資會流失,房地產甚至乎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價格爆破,股票市場甚至乎會被拋售,真正付出的代價是比想像為高,不要為了一時的自私,摧毁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