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周六(2月1日)對美國三個最大的貿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全面徵收關稅,但到周一(2月3日)晚些時候,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領導人在同意加大力度遏制毒品販運後贏得了30天的暫緩期。對中國的關稅將於周二(2月4日)開始生效,特朗普已暗示他也將對其他貿易伙伴徵收關稅。市場其實一開始就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保持懷疑態度,該政策被市場視為典型的「大棒加胡蘿蔔」外交策略,關稅威脅更多是談判籌碼,而非長期戰略,特朗普主要利用關稅來獲取其他方面的讓步。這兩天隨著關稅新聞鋪天蓋地,隔夜美股早盤出現了下跌,但科技股跌幅有限,於是盤初不久特朗普宣佈推遲關稅計劃後,市場迅速鬆了一口氣,之後果然出現了大逆轉。
有分析指出,市場認為特朗普並不真正想加徵關稅。畢竟在大選後,市場就曾誤判,押注他會先兌現減稅和放鬆監管的承諾,再考慮關稅措施。市場對特朗普關稅威脅持懷疑態度的原因有幾大方面。首先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關稅政策頻繁變動,支持了關稅只是短期手段的觀點。其次便可以關稅會擾亂一些行業,如通用汽車股價一度下跌6%,因為北美汽車業的跨境供應鏈高度一體化。
最後是估值壓力,蘋果、英偉達和特斯拉的市盈率分別高達31倍、30倍和131倍。這些高估值使企業對未來盈利的預期高度敏感導致股價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