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芬:瑞士GDR熱潮背後

分享

GDR是全球存托憑證,允許公司在海外市場發行股票,通常是在歐洲,比如瑞士、倫敦等地。中國企業之前因為中美審計問題,轉向歐洲市場,瑞士應該是熱門選擇。2022年共有約10家A股上市公司在瑞士發行GDR,融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如國軒高科、明陽智能等)。

2023年發行數量繼續增加(全年約15家),但融資規模因市場環境波動有所分化,部分企業因定價或監管問題推遲發行。據公開資料,中國證監會進一步優化GDR規則(如放寬融資間隔限制、簡化審核流程),推動更多企業選擇瑞士等歐洲市場融資。

2023年出現醫藥(如藥明康德)、消費電子(如立訊精密)等領域企業試水,顯示行業多元化趨勢。但整體而言,新能源、高端製造仍是主力行業(如寧德時代、隆基綠能等),說明歐洲投資者對碳中和主題興趣濃厚。

早期GDR與A股價差較大(約10至20%),企業通過折價發行吸引外資,但2023年監管層加強了對短融長投和套利行為的審查,部分項目因定價不合理被叫停。所謂短融长投的意思是,借款的类别是短期借款,而投资是长期投资,對企業可能造成資金流壓力。至於套利行為,交易所亦透過規則調整,包括要求GDR投資者需承諾至少120天鎖定期,減少短期套利行為。

當然,GDR亦存在流通量的問題。雖然瑞交所GDR 2023年日均交易量同比增30%,流動性逐步改善,但相對美股、美股ADR,甚至港股、英股的流動性仍然較低,因而,作為GDR投資人,如非為套利,或多或少須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