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3月14日),港股美股都迎來大反彈,恒指一天反彈近500點,美股由於美國政府關門危險解除,以及美國消費者通膨數據降溫,標普500創總統大選以來最強反彈,標普和納指收漲超2%。上星期提及的黃金亦創新高,金價衝上3,000美元。相信大家只要不是做空,應該都有一個比較安心的周未。
港股反彈,除了一直是焦點的AI板塊,還有之前也提及過的生物醫藥板塊外,最顯眼的,莫過於是生育概念板塊。當中包括嬰兒用品、乳製品、以及輔助生殖的公司,無一不大漲。像中國飛鶴(06186)、好孩子國際(01086)、蒙牛(02319)、澳優(01717)全部都單日升近10%至25%,錦欣生殖(01951)更誇張地大升近40%。
這樣的單日大漲當然是跟政策有關,據說,3月13日,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發佈當地生育補貼細則,其中最高單孩補貼可達10萬元。一看到數字,真是讓人驚訝,一個偏遠的內地城市,出手鼓勵生育竟比我們香港這個國際大城市更闊綽。我們香港只有2萬元,但呼和浩特市竟最高出至10萬。看看呼和浩特市的實施細節:「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萬人民幣;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萬人民幣;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人民幣。」香港生每名2萬,生三孩加起來也只有6萬。雖然,呼和浩特市表示10萬元是分10年發放,但考慮到內地物價低,以及這只是偏遠城市,這筆錢對父母的吸引力會比香港更明顯。這裡看到政府推動生育的決心。花旗和里昂更直言,上述政策的金額及覆蓋期限均超出市場預期。
如果大家熟知內地內卷的習性,就可以看到未來的趨勢。一個偏遠城市為鼓勵生育出手如此闊綽,其他城市又怎會不想去跟著「內卷」一下呢?尤其是,城市之間都有著KPI,生育率又是近年來常提及的問題,各地政府如看到呼和浩特市能成功推動生育,將會引起示範作用,令其他地區亦逐漸推出更多鼓勵生育政策。
深圳市對於「發放育兒補貼政策」相關情況,表示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育兒補貼實施方案,深圳市將根據國家部署積極穩妥做好落實。這暗示了國家級別的育兒補貼實施方案確實在研究當中,而且地區城市亦準備好會確實跟隨。
更多的生育政策,當然是生育概念股的大利好。以乳業作例子,根據花旗證券分析師測算,生育補貼每提升1,000元,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規模將擴容1.2%至1.8%。
官方統計指,中國人口總量已連續第3年減少。2022年人口較上年減少85萬人,2023年人口總量又減少208萬人。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公佈,去年末全國人口逾14.0828億人,比前年末再減少139萬。人口出生率方面,2017年至2023年間中國出生人口數已持續7年下降,雖然2024年受益於「龍年效應」出生人口達954萬人,較2023年增加52萬人,實現6%的階段性回升,但總和生育率仍低於警戒線,較2016年的出生人口數1,883萬少近一半。如果要長遠維持超級大國地位,人口總量是重要一環,但目前出生率數字已達到水深火熱的地步。可見,鼓勵生育的國策推出始終是難以避免的。
常言道,炒股要「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這次呼和浩特市超預期的育兒補貼雖然是news,卻僅僅是一個更大格局的全國育兒補貼的rumor。有理由相信這次生育概念板塊的單日大升,未必只是一個短期的爆點,而是可擴容的催化劑。有興趣投機或投資中國生育概念的朋友,不妨由現在起密切留意。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