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制茶飲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一個從河南商丘走出的品牌 – 蜜雪冰城,用28年時間完成了一場令人驚嘆的逆襲。從街邊攤販到港交所千億市值巨頭,它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草根創業的奮鬥史,更是一部關於效率、普惠與商業智慧的教科書。
草根基因與供應鏈革命
1997年,年輕的張紅超用奶奶縫在內褲里的3,000元積蓄,在鄭州支起露天刨冰攤「寒流刨冰」。創業初期,他經歷了四次搬遷、三次倒閉的至暗時刻,甚至轉戰合肥賣冰糖葫蘆也以失敗告終。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2006年,張紅超偶然間發現市面雪糕售價高達20元時,於是張紅超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他研發出了成本僅0.5元的脆皮蛋筒雪糕,定價2元並搭配1元優惠券促銷。這款「貧民窟女孩的救星」單店日銷突破2,000支,讓蜜雪冰城第一次嘗到了「極致性價比」的甜頭。
真正的蛻變始於供應鏈的自我革新。2011年,因加盟店品控危機,張氏兄弟決心自建供應鏈。他們成立河南大咖食品,實現70%核心原料自產,成本直降20%;2014年,覆蓋全國的27座智能倉儲中心建成,以「物流免運費」政策將配送效率提升至「全中國一個鄭州市」的水平;同時,產品被簡化為固體飲料、風味濃漿等標準化形態,加盟商只需完成沖泡工序即可運營。至2016年,蜜雪冰城門店突破2,000家,但張紅甫在高端化試水失敗後,果斷錨定「產品升級但價格不升級」的戰略,將檸檬水、珍珠奶茶打造成年銷數億杯的超級單品。
雪王IP與全球化野望
2018年,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的「雪王」IP橫空出世。這支魔性洗腦的「你愛我我愛你」神曲在抖音創下超百億播放量,隨後衍生出與五菱宏光、珍寶珠的聯名營銷,甚至推出動畫《雪王駕到》。品牌IP化的成功,讓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場勢如破竹:57.2%的門店紮根三線及以下城市,客單價僅6元卻實現年銷90億杯,單店月均營收13萬元。
與此同時,蜜雪冰城的全球化版圖悄然展開。2018年,越南河內首店開業,標誌著其正式進軍海外。通過自建東南亞工廠、區域倉和本地化研發(如泰式奶茶),品牌在印尼、馬來西亞等11國落地超1,000家門店。
國內550畝智能製造產業園的建成,則支撐起「2元雪糕+4元檸檬水」的極致成本結構。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02097,首日市值突破千億港元,募資規模達56億港元,成為全球現制飲品市值第一股。招股書顯示,其2024年終端零售額達583億元,淨利潤35億元,4.6萬家門店數超過星巴克與麥當勞總和。
低價飛輪與加盟商共生哲學
蜜雪冰城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場關於效率的精密計算。以檸檬水為例,通過鎖定尤力克檸檬產地直採、自建榨汁生產線,單杯成本被壓縮至1.5元,終端售價4元仍保持30%毛利率。這種「低價→高銷量→規模採購→成本降低→更低定價」的飛輪效應,構築了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
在加盟體系上,品牌摒棄行業通行的抽成模式,90%收入來自向加盟商銷售原料設備。縣級城市年加盟費僅7,000元,但單店年物料採購額約45萬元,形成「低門檻准入+高粘性供應鏈依賴」的盈利模型。數碼化基建的加持進一步放大效率:ERP系統實現全鏈條追溯,2024年推出的AI訂貨系統將庫存周轉率提升至7天,損耗率降至2%以下。
啟示與未竟之戰
蜜雪冰城的崛起印證了「簡單即終極複雜」的商業哲學。在茶飲行業年均推出20餘款新品的競爭中,其TOP5單品貢獻40%銷量,標準化程度甚至超越快餐巨頭。然而,快速擴張的隱憂逐漸顯現:2024年第三季度,關店數首次超過開店數,部分區域市場趨於飽和;海外市場仍需攻克文化差異與供應鏈本地化難題。
從鄭州城中村的刨冰攤,到港交所的千億市值巨頭,蜜雪冰城用28年書寫了一部草根逆襲的史詩。
張紅超「讓全球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的樸素願景,仍在驅動這個河南品牌前行。它的故事告訴我們 – 在中國消費市場,極致效率與普惠價值,最終總會贏得時代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