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年前,港股大概16,000點的時候,大家對香港股市都非常擔憂,因為香港有著結構性變化,外資對香港信心減弱,不少資金都在談如何離開香港,或者如何關閉香港分部。最大問題是香港處於國際舞台的轉接口,當美國借口開打貿易戰時,「懲罰」香港對於他們來說,相對簡單而且可以當作「懲罰」試點。
我生於香港,當然希望香港可以再創輝煌;記得小時候,香港經歷1997年回歸,回歸前不少商人選擇離開香港,避開可能的風險;後續大家都知道,於1997年後繼續發展的香港企業商人,或者留在香港的投資人,才是賺到盆滿缽滿的聰明人。所以我一年前一直憧憬,香港股票估值這麽低,確實划算,如果經濟轉向,港股可以穩穩地沖上25,000點,後續吸引更多境外企業到香港上市的話,香港必有新出路。
說著看著,港股爆升了一陣子,也回落了一陣子,終於從2025年1月穩步上揚,到最近企穩了23,000點(3月19日達到約24,700點),確實令不少淡友大失所望,一些年前高追的投資者,更是已經回本或者已經止賺離場。看基本面的話,港股其實沒有問題,現在問題在於如何吸引新資金,包括境內境外資金到港投資。所以,我們重點還是回到香港的長處:有甚麽內地企業將會到香港上市,從而可以吸引到境內外投資者來港?
當然,最近市場還是一貫的看淡,但通常就是這類型的看淡時刻,才是開展經濟上調的轉捩點:在股市大升前,沒有人會覺得這個是一個機會。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考慮因數,比方香港地鋪鋪租回落,香港金融就業市場沒有以往興旺,香港零售環境變弱,不少店鋪都閉店收場。但正正就是經濟轉型,大家必須考慮變通方向,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使用舊營業模式生活。大灣區的融合勢在必行,不少生意人都會到內地,減免成本,再創純利,大家是否應該多想想甚麽類型的變通,才合適自己,墨守成規已經不合時宜了。
美國方面,馬斯克高調參政,推動政府大規模裁員,拖累品牌Tesla遭受杯葛,更成為抗議和針對目標,設施遭人縱火、破壞,導致上周股市大跌只接近200美元。筆者上周提出Tesla 180至200美元價格合理,可先下一注,提及「Trump第二次當選總統,好戲才剛剛開始」;想不到Trump立馬成為了Tesla的「銷售經理人」,導致Tesla馬上爆升至3月24日收市的278美元;因還沒到價關系,筆者於230美元附近只是小量下注,後續繼續看好Tesla、LMT、DJT、RKLB及其他實業股份。
本人持有Tesla、DJT及RKLB
以上內容不涉及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