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到,英國近年對移民政策改動對經濟及文化帶來的正面影響。不過,儘管取得這些成果,近期的移民政策並非沒有其不利之處。一項重大挑戰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所面臨的壓力。高淨移民「在2022年達到74.5萬的高峰」,已對某些地區的住房、學校和醫療造成壓力,尤其是在規劃和資金未能跟上步伐的地方。例如,倫敦部分地區小學學位短缺已被認為與由移民推動的人口快速增長有關,暴露了當地資源配置的不足。
勞動市場亦感受到不均衡的影響。雖然移民對平均工資或整體就業影響不大,但在酒店業及建築業等行業中,低技術的英國本土工人面臨競爭加劇,導致工資略有壓抑。研究顯示,移民增加10%可能會使半熟練服務工人的工資下降約1.5%,對於那些收入已經偏低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小但切實的衝擊。這加劇了對不公平的看法,即使更廣泛的經濟力量如自動化和政策決策在薪酬停滯中扮演更大的角色。
社會凝聚力亦面臨挑戰。儘管公眾態度有所緩和,但緊張局勢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人口快速變化的地區。移民集中於城市中心可能導致部分本地居民感到被排擠。像2024年限制護理人員攜帶受養人的政策,雖然通過減少公共支出在財政上有利,但因破壞家庭團結並阻礙已經緊張的行業中的工作人員而受到批評。
英國近年來的移民政策反映了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一方面,他們已成功吸納人才、促進經濟增長及緩和公眾對移民的反對。另一方面,它們暴露了規劃中的脆弱性,加劇了地方壓力,並引發了關於公平和控制的辯論。由於簽證規則收緊和移民增加,淨移民預計將從2024年的高峰728,000下降,其長期影響仍不確定。
可以明確的是,單靠移民政策無法解決所有這些挑戰。其成功取決於在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的互補性投資。目前,英國正處於十字路口,一方面享受全球化勞動力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面對快速變化社會的成長痛苦。未來幾年將考驗政策制定者能否在日益互聯互通的世界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減輕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