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5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對於其「十五五」規劃(自2026年起將踏入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已有所佈局的中特股,值得留意。
無獨有偶,有著「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屬性的光大環境(00257)3月25日出爐的全年業績公告中揭示著,其制定「十五五」預規劃,明確「兩化一型」(科技化、國際化、生態型)發展方向,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事實上,光大環境作為中國首個一站式、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聚焦固廢、泛水、清潔能源三大領域,截至去年12月底,集團業務分佈26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足跡遍及229個市縣區;海外業務已佈局德國、波蘭、越南及毛里求斯;共投資落實環保項目604個,總投資約1,624.25億元(人民幣‧下同);另承接環境修復、垃圾分類、設計諮詢、設備供貨、技術服務等各類輕資產服務。集團旗下環保能源及綠色環保板塊合共落實垃圾發電項目193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5.99萬噸(含委託運營規模)。
有趣的是,光大環境圍繞「二次創業」探索「第二曲線」的發展目標與需求,從科技創新引領角度,打造其政策與行業信息收集共享平台,重點圍繞固廢資源化、綠色燃料、生物基材料、光伏儲能等領域,系統開展政策研究、行業調研和模式探索;有望能助力集團三大領域發展;而成功打造上述信息平台有利其信息資源共享之餘,亦可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為其業務線未來的增長動力奠定良好基礎。
其實市場不乏機構留意到,光大環境的盈利質量持續改善,佔集團整體收益64%的運營服務收益增長1%至約194.3億元;而令市場意外的派息增長表現,亦是吸睛之處,公司擬派末期股息每股9港仙,同比增長12.5%;全年股息每股23港仙,派息比率較2023年增加11.3個百分點,至高達41.8%。公司去年自由現金流轉正達40.4億元(人民幣‧下同)。難怪會令機構預期其預測市盈率以至收益率具備吸引力。
值得留意的是,光大環境考慮提名委員會的推薦建議後,自3月26日起委任現任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以個人身分出任其獨立非執行董事。可見公司未來無論在加強技術創新、提升公司治理以至透明度等方面,都可望有更緊貼國際的水平。
加上,集團財務狀況愈見健康。截至去年12月底手持現金近80.42億港元,借貸成本亦見優化,財務費用減少等。儘管公司積極「降本」,公司依然樂於派息與股東分享,有著股民們喜愛的公用股風範,亦是環保港股中罕見的高息股,以3月28日收市價計,該股現價市盈率稍低於行業均值之餘,股息率高達6.65厘,處於高於行業平均收益率水平。所以假若港股首季價值修復的趨勢會延續至其他概念如中特股的話,此類漸入佳境派息合理的標的值得中長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