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將盡,資金動向正透露出一股耐人尋味的訊號:不論是黃金還是比特幣,市場正在「避險」與「布局」的雙軌下穩步推進。過去一週,黃金價格持續刷新紀錄,而比特幣則在震盪中守穩主要關口,鏈上數據顯示主力仍在場內,並有不小的資金悄悄加碼。
一、黃金再破頂:通膨、避險、實物短缺三箭齊發
截至3月29日,金價已升穿每盎司3,09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這波漲勢不再只是單純的利率預期或美元走弱所驅動,而是綜合了三大因素:
1.美聯儲態度軟化與降息預期:儘管美國波士頓聯儲總裁 Susan Collins 接受《Bloomberg》訪問時語帶保留,但市場仍押注美聯儲最快將於6月啟動減息循環,推高無息資產如黃金的相對吸引力。
2.地緣與政策風險加劇:特朗普政府重啟對中國與歐洲的關稅審議,使市場再度面臨貿易衝突升級的可能性,推升避險情緒。
3.實體黃金供應偏緊:據《BullionVault》指出,目前銀幣、金幣市場明顯緊張,加上實體ETF 持倉持續回升,帶動現貨市場供應吃緊,進一步推高價格。
黃金下一個重要目標價將是每盎司3,150美元,技術型與基本面雙雙支撐此輪升勢。
二、比特幣站穩陣腳:資金回流訊號初現
儘管幣價未能再創新高,但比特幣本週於78,000至83,000美元之間築底企穩,並出現一些耐人尋味的動向。
根據《Blockcast》的數據分析,過去兩週內,大型機構與「鯨魚級」地址累積買入超過110億美元的比特幣,明顯逆轉了早前的獲利了結潮,顯示主力資金重回場內,開始為下一階段作準備。
此外,比特幣資金費率(funding rate)出現正向轉變,根據關於「基差交易(basis trading)」的分析,目前機構投資者正在大量部署低風險套利策略,顯示市場整體對短期回落的信心提升,預期波動收窄。
美國 SEC 本週正式撤銷對 Kraken 與 ConsenSys 的訴訟,更進一步緩解了監管壓力,為機構重返市場創造良好氛圍。
三、穩定幣與國家級創新同步推進
穩定幣市場方面依然活躍,總市值維持在2,300億美元以上。本週最受矚目的事件是美國懷俄明州宣佈進入測試階段的官方穩定幣 WYST 預計將於七月正式推出,成為美國首個由州政府主導的穩定幣實驗。
與此同時,ICE(洲際交易所)與 Circle 亦簽訂合作備忘錄,顯示主流金融基建平台與加密企業間的融合日益加深,未來穩定幣可能將直接與傳統金融市場接軌。
歐盟方面,歐洲保險與職業年金管理局(EIOPA)宣布,未來保險資產配置中,若持有加密資產,將需準備100% 資本要求,反映監管機構雖釋出合規空間,但風控尺度仍相當保守,可能會減少熱錢流入,影響短期市場熱度。
四、以太幣疲弱格局仍未反轉?
相較比特幣的穩中帶漲,以太坊表現略顯疲弱。市場普遍認為 ETH 近一年的表現可謂是歷來最差的一輪週期。
不過,CBOE 等主要交易所已開始推動加入「質押功能」的以太坊 ETF 申請,此舉或能扭轉頹勢,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駐。「質押」是加密市場的一大特質,如果能成功隨著ETF引入傳統市場,或能增加對傳統投資者購入加密幣ETF的吸引力。
五、政治與加密:特朗普再度出招
政治方面,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特赦 BitMEX 創辦人,並強調其政府對區塊鏈與加密金融的重視。
根據報導,特朗普旗下科技企業也已收購 AI 公司 xAI,預備整合至 X(前身為 Twitter)生態系中,未來可能結合 AI、社群與加密貨幣支付,形成新型態數位金融平台。
六、香港力壓印度、上海資產撤退:資金流向的地圖
本週另有一則值得注意的數據是,香港今年是自2021年後再次於股權融資市場中超越印度,回升全球第二大 IPO 市場,第一季比去年同期升11倍。
與此同時,BlackRock 宣布將出售其於上海的最後一棟物業,標誌著國際資金可能進一步重新調整亞洲佈局。資金可能正逐步轉向加密資產、黃金、與 AI 相關科技股等「可攜型資產」。
硬資產時代的啟示
當通膨與地緣風險無所不在,市場正在重新理解什麼才是「資本避風港」。黃金在歷史高位徘徊,加密資產在監管邊緣摸索中前行,穩定幣與政府貨幣實驗相互交錯,這些跡象都在預示一件事——全球資本正在擁抱「可轉移」、「去中心化」與「抗審查」的資產模式。
四月將至,減息預期、宏觀數據與企業財報季即將展開,新一輪行情或已蓄勢待發。我們將密切觀察資金動能能否持續轉向風險資產,以及黃金與加密資產之間,是否會有新一輪此消彼長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