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推高美國消費者價格,對聯儲局的抗通脹行動已是壞消息,不少經濟學家指出,企業和工人對價格的預期往往能自我實現。這正是聯儲局始終緊盯未來通脹預估的原因,自特朗普當選後已攀升至30年高點的長期通脹預期指標,在其宣佈全面關稅後繼續飆升。
這種心態可能將貿易衝突帶來的一次性價格衝擊轉化為持續通脹壓力。更危險的是,這種預期出現在美國家庭尚未從疫情後物價飆升中恢復、且可能不再信任聯儲局能遏制新一輪通脹的時刻。
3月美國關鍵通脹指標約2.5%,雖遠低於2022年峰值但仍頑固高於目標。多數經濟學家預測,隨着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未來數月通脹將回升。密歇根大學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預計未來一年物價將上漲6.7%,5至10年通脹預期達4.4% – 均為數十年來最高。儘管部分經濟學家質疑其方法論,但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年度預期指標同樣自12月以來激增。波士頓聯儲主席柯林斯上周五(4月11日)表示。她同時警告「關稅影響可能比多數人想象的更廣泛」。在本月特朗普宣佈關稅前,聯儲局已下調增長預期、上調通脹預測。此後多位官員警告今年通脹或達4%,這給了政策制定者暫緩減息的理由,即便經濟放緩擔憂加劇。這將可能為美國甚至全球帶來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