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論及貿易大戰數週,總想繞一下談談別的,但下筆之際戰火燒得正紅,最終還是難以避談。當中,美中大戰尤其吸睛,上週的新措施下,中國貨品進口美國時所須徵稅將由20%提高至54%。未許,即引來中國反制34%。華府緊接著警告中國撤回此令,否則將進一步提高其稅率至104%之高。頃刻間,不少倚賴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例如︰龍頭手機股遭到急劇拋售。面前變數眾多,緊記預先安排好穩守為攻的組合,便可退一步觀戰免遭損失。
關稅再引滯脹憂慮 市場高速避險
貿易風波一浪浪,期間美股三大指數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最差表現,科技七巨頭合計已累失約兩萬億市值。資金繼續走險,美國10年期國債債息一度升至4.3%以上,金價破完一頂又一頂,截稿前重上每安士3,040美元附近。加上上週剛出爐的勞動力報告反映出美國經濟仍有韌力,市場擔心當地出現滯脹的風險,進一步驅使資金加速流走。
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月新增的非農職位約22萬8千個,遠過於前月的11萬7千及市場預期的13萬5千個。即使美國聯邦政府正大幅度裁減人手,但私人市場對人才的渴求反向上升,意味著經濟活動持續堅挺。
與此同時,當局即將公佈最新的通脹數字,市場目前預測3月份的通脹率會回落至半年前的水平2.6%附近。不過,重稅無疑將帶動整體物價上漲,由於數據滯後,相信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將於第二季中段顯露出來。
貿戰成主軸 投資以分散穩健為基礎
美中大戰以外,戰火的另一端,針對美國對歐盟新增的25%關稅,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對部份美國商品徵收25%的反制關稅,並於4月15日及5月15日分別實施第一及二輪課稅,所涉產品包括鑽石、雞蛋、香腸和禽肉等,對大豆等農產品的徵稅亦會於年底前實施。
按2024年貿易統計數字,中國貨佔美國總進口約14%,總值約4,626億美元,這額度不論以54%或104%換算都是驚人的支出。錯開一談,由於計算貨值時採用的方式不同,A國(賣家)往B國(買家)的出口,並不等同B國從A國的進口。通常情況下,B國(買家)會以成本、保險、運費作為估價的基準,是較保守的估算法。買賣雙方的估算亦會因應運輸影響記錄時間、分類不一等因素而存在差異。上述以美國統計的進口數字作基礎,筆者認為較能準確反映實際活動的狀態。
面對如此龐大的潛在影響,所謂的「104%關稅」相信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事實上,由4月2日起,華府內部已有不同聲音指出談判的重要性,部份官員放風談判已密鑼緊鼓的安排中。參考上一次貿易戰,相信未來兩三個月內,關稅措施將變得更快。
對於實力相對美國較懸殊的國家,預料更容易達成協議,相反像歐盟和中國等的關稅措施,很可能仍會天天有變。投資者須避免因一時的政策下重大的買賣盤,一切還未塵埃落定之際,建議採取分散及避險為主的策略。
紛亂間有危亦有機
此刻,國際間流言滿天風,美中歐各大經濟體互相反制的行動未來只會更多更頻密。退後一步看,這造就了不少東南亞市場成為相對「安全」的避風港。查看ETF的流向,過去數月,聰明錢已陸續換馬,從北美區流至以亞洲為主的市場裡去。
市場甚或開始揣測聯儲局為了抗衡貿易相關風險,將會緊急減息。原先,利率期貨市場的推測是最快6月份才開始減息,至今5月份的減息機率已一下子由20%以下衝上55%以上。不論鮑威爾會否出手救市,減息預期升溫已足以造就機會,吸引資金加快流進高息產品,爭取最後的鎖息機會。減息步伐若加速,亦加強股市整體的底氣,進一步支撐地域換馬而非全面避險。
康喬, CFA®
投資與策略研究主管
美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持牌代表牌照BTY538)
讀者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809 3885與美聯金融集團代表聯絡。本文章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提出任何交易的招攬、邀請或建議。文章內容純屬筆者個人意見,所有內容資料只供參考。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讀者如作出任何財務決定前,應細閱有關產品之銷售文件,考慮其產品的性質、條款以及風險。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 (1) 在文章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及 (2)在文章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債券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