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煌律師:企業管治:確保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

分享

最近我受邀在一個區域金融法律論壇上發表演講,談論企業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本周我不妨與讀者分享一些關於企業管治的見解。企業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是指企業內部決策、管理及監督的框架和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確保企業在運作過程中能夠有效率、合法且負責任地運作,以保護股東及其他相關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本文將探討企業管治的組織結構、原則、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企業管治的基本構成

企業管治的參與者包括管理層、董事會、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這些參與者各自擔負不同的角色和責任:(1)董事會:董事會是企業的主要治理機構,負責制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及確保企業按照法律法規運行。董事會成員通常包括獨立董事和執行董事,獨立董事的角色是提供客觀的意見和監察,避免利益衝突。(2)管理層:管理層由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組成,負責日常經營和管理。管理層需要執行董事會的決策並確保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3)股東: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能夠透過投票影響董事會的選舉及其他重大決策。股東分為普通股股東和優先股股東,各自擁有不同的權益。(4)其他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顧客、供應商及社會大眾等,他們的需求和權益也應該在企業的決策中得到考量。

企業管治的原則

有效的企業管治需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1)透明性:企業應該定期公開業務運作、財務狀況及治理架構的相關信息,讓所有利益相關者能夠充分了解企業的運作情況。(2)問責性:董事會和管理層需對其決策及行為負責,確保他們為所作所為承擔責任,以保護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3)公平性:所有股東應享有平等的對待,包括在紅利分配、投票權等方面,尤其是在面對重大的企業決策時。(4)負責任的行為:企業應充分考慮其行為對經濟、社會及環境的影響,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企業管治的經濟與社會影響

良好的企業管治能夠促進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因為它能提升企業的信譽和品牌形象,吸引投資者和客戶。同時,透明和負責的行為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減少法律風險和潛在的經濟損失。在社會層面上,良好的企業管治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公平性及尊重環境保護。企業如能積極參與社會責任活動,將更容易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企業管治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世纪90年代一家非常著名的手机制造商,作為市場領導者之際,其董事會在面對產業變化時,採取了迅速且專業的決策,不僅成功扭轉了企業的頹勢,還通過引入創新技術和持續的市場分析來保持競爭力。

企業管治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運作規範,更是一個企業面向外界的重要窗口。健全的管治結構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還能促進社會的整體福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企業應當認識到管治的重要性,積極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期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