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家豪,特許技術分析師(CMT),中順證券投資經理。熱愛羽毛球。
出得嚟行 預咗要還
上周美股急跌5.2%,拖累環球股市大幅下挫。
急跌的元兇是一些沽空波動率(VIX)的ETF爆倉所引致。由於在2016年及2017年的牛市中,美股沒有出現過大於7%的調整,導致市場一直處於低波動率的狀態,沽空波動率的策略及產品在這兩年間賺得盆滿砵滿。以Velocity Shares的一隻ETF-XIV為例,兩年間由最低20元升至最高140元,上升了六倍!但由於波動率的急升,令該ETF大幅虧損,在上周二(2月6日)單日急跌九成。
當波動率上升,這些產品平倉止蝕,便會進一步推升波動率,形成雪球效應。波動率急升,亦觸發了很多量化交易和程式交易的基金平倉而降低倉位,進一步推低大市。
有評論指近年股市低波幅是新常態,是市場愈來愈成熟的結果。對此我不表認同,我認為波幅有一個合理的平均數,假如波幅低於平均數一段時間,其後波幅便會放大。這並不是單純用過去的統計數字,去預測未來,而是有一套邏輯機理。
由於市場存在槓桿操作,當波幅在一段時間處於低位,便會令投資者掉以輕心,以為市場風險不大,因而使用較大的槓桿,而當這段低風險的時間持續愈久,市場累積的槓桿亦會愈大,造成往後趨勢逆轉時波動率的大幅擴大。
相反,假如市場波動率一直稍高,市場時不時嚇你一嚇,投資者便會識驚,不會大幅槓桿,趨勢逆轉時波動率亦只會有限上升。
2007年的Accumulator及這次的XIV事件,亦正正反映出市場的這種特性。
總之,出得嚟行,預咗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