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被動收入工作坊:經濟指標及財經新聞知多少

分享

經濟指標及財經新聞知多少

經濟指標及財經新聞,每天都會在不同的媒體上公布和發放,究竟怎樣才可以正確的解讀並且應用在投資上呢?就讓我們深討一下。

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都會定時發布一些對世界經濟的展望。例如國際貨幣基金會都會在每年的4月和10月發布其對世界的經濟展望,並且會在1月和7月更新;世界銀行會在每年的1和6月公布其對全球經濟的展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亦會在每年的6月和11月提出經濟展望,其餘每個月會公布領先指數。大概內容都會包括全球及重要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等。以上的經濟指標只不過是對大方向的一個預期,但對於目標在短期內獲利的投資者而言,並沒有大幫助,只可以用作參考之用。

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經濟體,所以它的主要經濟指標公布時間表,對希望在短期獲利的黃金、股票和外匯投資者而言是非常重要。在這網路普及化的年代,只要隨便在手機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內輸入財經日曆(Economic Calendar)便會有很多的程式可以下載,而大部分都可以設定提示功能,並且會按每一個數據的重要性分等級。

這些經濟指標的類別都不外乎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指數、新屋動工率、產能利用率、採購經理人指數、生產物價格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業報告、耐用品訂單、消費者信心指數、預算赤字等等。這些數據的公布不一定會對市場會做出任何的影響,倘若是有,通常都只能維持數小時。

以外滙為例子,重大的數據發布最多只能在一兩小時內作出50至60點的波幅。曾經有一個資深的基金管理人指出,他說超過一半的對經濟數據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垃圾。並且建議將關注的數據數量減半,這樣就會提高研究的效率。

但實際上是很難確定數據和市場走勢的關聯性。經濟數據和預期的偏差,和數據公布前投資機構有否提前入市,並且在數據公布後有否獲利等等的因素,都會影響數據公布後市場的反應,財經媒體總都可以做出一個得體的評論。所以結論就是,在數據公布的時候,只是有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波幅出現,但方向往那邊走,根本不能預計。

大部分的投資活動,其實都是零和博弈。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使用逆向投資理論。意思就是說向數據啟示相反方向作出買賣。投資界的大司級人馬基本上都是採用這個方法。例如Jim Simon在其少數的訪問中提及到,從80年代開始,逆方向買賣才可以在投資中真正獲利。索羅斯亦曾經提及過,他會在價格超出了布力加通道的三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以外的情況下,就會向相反方向作出部署。

在上星期五,7月2號中午過後的香港電視媒體也有提及到美匯指數創了由4月1號起以來的新高。但(圖一)以每一支陰陽燭為15分鐘的基礎,再加上了30分鐘的布力加通道,美𣾀價格分別在下午的3時、6時和晚上8時30分左右,都超出了三個標準差的上布力加通道,並且在最後一次超出了這個標準差的情況下,便應聲急跌,直至到現在。

股神巴菲特所提及過的:「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正正也是逆向思維,所以投資者緊記這個法則,並且沒有必要過份量化經濟數據,從這個方向出發,就在正確的投資軌道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