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仲救到!?
香港恒生指數自1969年面世以來,經過大大小小股災與無數風浪,始終勇往直前並於2018年創下33,484點「暫時」歴史高位,但很有機會這將會是「永遠」高位……
因為近兩三年環球股市屢創新高,日本竟也走出迷失30年。投資者不禁概嘆,大家都經歷了疫情、俄烏戰爭、中美交惡、量化寬鬆結束息魔重臨,但何解其他國家股市愈升愈有,唯獨港股獨插呢?
中證監剛祭出救市大絕印花稅減半,香港正考慮跟不跟,另又傳人民銀行會出救市超必降準,加上中美商務部長會唔惹憧憬,恒指連升兩日接近18,500點水平收市。
減印花降準待破二十天缐
內地官媒報道人行降準或加快提上日程,市場憧憬中央救市步程加快節奏強勁。繼港股周一(8月28日)升174點後,翌日更一度升至18,583點,可惜仍受制二十天線(現約18,640)收市。
周二(8月29日)恒指高開130點,報18,261點,早段升幅曾收窄至109點,低見18,239點,但買盤隨即湧現,大市升幅擴大,午後升穿今早高位,最多升453點,創兩周高位,尾市升勢稍緩,最終收報18,484點,全日升353點或2%;國指收報6,386點,升2.3%;科指揚2.6%,收4,234點,成交1,013.85億元,與幾年前恒指兩萬多點時,大市動輒千六、七億成交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藍籌股表現騰訊(00700)全日升1.3%,收329.4元,成交有50.7億元,為交投最多股份。碧桂園(02007)與碧服(06098)全日飆分別飆12.3%和9.9%,為表現最好首兩位藍籌。藍籌僅東方海外(00316)及滙控(00005)下跌,全日分別跌1.2%和0.4%。
北水繼續撐市,全日吸資29.1億元,為連續7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入。當中以小鵬汽車 (09868)吸資3.9億元,中海油(00883)及快手(01024)分別錄2.9及2.4億元淨流入;淨流出方面,中移動(00941)及東方甄選(01797)分別錄1.8及1.1億元淨流出。
8月27日晚,中國證監會連續發布文件,要求收緊IPO和再融資、規範減持、降低兩融保證金比例。與此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也發佈公告,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
據了解,各內銀包括招行、農行等表態,市場預期即將減「存量」的房貸利率,存量規模達38.6萬億元人民幣,市場已傳出下調規模達50至100點子。《路透社》傳出內銀都會減定期存款利率,幅度為10至25點子,市場隨即有兩大的估算,(1)減存款利率可減輕內銀資金成本;(2)若存款息下調10至25點子,房貸息能否照減50至100點子?所以關於內地息口變動,市場都非常關注人民幣滙價走勢。
內地媒體報道指,根據財政部數據,去年證券交易印花稅徵收2,759億元人民幣,分析預計今次將印花稅減半,每年可減少交易成本逾千億元,並相應增加A股市場流動性,體現減稅、降費讓利。而近10年證券交易印花稅佔全國財政收入比例平均不足1%,減印花稅對財政造成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
人民大學學者孫玉棟指出,今年首7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1280億元,按年跌近31%,反映投資者對後市信心不足。減印花稅可帶來連鎖效應,尤其在市場低迷時可形成很大力度。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在A股市場上,賣出方按賣出價的一定比例所繳納的稅金。此次調整前,印花稅率為0.1%,調整後稅率變成了0.05%。《華爾街日報》引用花旗銀行分析師稱,印花稅是中國股票交易者的最大開支,此次下調將使A股交易成本降低35%至40%。
成本下調能夠帶動交易量,有券商數統計,歷史上中國股票交易印花稅共上調兩次,下調七次。其中,三次下調引發了牛市行情,即股指上漲20%以上,四次下調讓市場上揚一至兩周後,之後又跌過。
而三次牛市中,最短的僅持續一個月,最長的一次亦祇維持了九個月,反映印花稅的調降在短期內能發揮提振信心的刺激效應,但中長期效果不顯著,政策象徵意義大於資金面的寬鬆意義。
技術分析失效?仲兩萬一!
有本地媒體引述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指出,港股恒生指數有望在18,000至21,000點附近反覆築底,又估計港府可循推進IPO改革、調整印花稅兩方面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
對於中央救市香港方面又有甚麼配合呢?特首李家超在第二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上表示,將由財政司司長成立小組,研究如何增加股票市場流動性。就此市場判斷港股增加流動性可能有兩種路徑:第一是持續推進IPO改革,吸引新經濟公司及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第二是跟隨內地稍減印花稅水平。這有助於提振信心、中長期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從而起到增強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小編從技術上看,8月份已屆尾聲,由於本月恒指暫是由1日之高位20,331點跌至22日之低位17,573點,即月內之波幅已有2,758點,論波幅實已足夠有凸,展望9月上旬能否繼續反彈,首要本周五或之前能否重上18,800點。
股民過往投資股票的模式都是在買入股票後持有十年八載,期望在數年後股價能倍數上升,就算股價最終沒有急升,每年賺取的股息收入也好。
事實上恒生指數自1964年由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創制以來,被譽為「恒指之父」的關士光,在其自傳書《龍與皇冠:香港回憶錄》(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主席羅伯特•尼爾德便將恒生指數譽為香港「資本主義的終極衡量標準」。
時移勢易,香港已回歸26年,目前是否仍在行資本主義呢?恒指在非資本主義的土壤下能否繼續壯茁成長?諸如此類問題相信考到唔少人,這已昇華至哲學層面,實非具柏拉圖、阿里士多德之流水平人士解答得到。
首先考量中國經濟近年進入調整期,長遠看到具增長潛力的公司買少見少,二來港股A股化,股市牛短熊長,企業經營狀況不再與股價掛鈎,導致長期持有和收息等策略可能失效。近年以炒賣為生的投資者,都感嘆過去不少的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漸次失靈。需知技術分析的最重要假設是有效市場,也就是指理論上所有新聞、消息及股票基本面等因素都已實時反映在股價當中。
有效市場的先決條件是市場資金充足與否,因為只有資金充裕的市場才能迅速反映基本因素的變化,而以目前大市成交經常不足1,000億,那少了的幾百億究竟去了那呢?可知技術分析實際上是投資心理的集體行為,當市場資金不足時,便沒有足夠動力驅動這些集體行為。往昔港股的資金流主要來自內地資金、外資和散戶三足鼎立,我們不妨諗諗目前外資有冇撤離香港呢?內地資金又有無少到?或者目前剩下的祇有衍生工具交易商和其他投資者?這堆都是哲學問題吧!
美商務部態度強硬 (photo:005、006)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開展了訪華行程,惹來憧憬這可能意味着緊張惡化的中美關係或能增溫。
不過,從中方發布的會議通稿來看,主要達成的共識和成果只有兩個:其一是宣佈在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溝通渠道。雙方成立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並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工作組將每年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兩位部長同意經常性溝通,每年至少會見一次。其二是雙方啟動出口管制訊息交流機制,作為解釋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溝通的機制。似乎上述這些,都未能觸碰雙方深層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