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電力板塊火熱 留意華潤電力

分享

電力板塊火熱 留意華潤電力

上週美股軋空事件吸引了眾多股民關注,繼週一遊戲驛站(GME.US)大升後,又來了個法拉第未來(FFIE.US),法拉第未來更是一週上升了100倍,只是最後大家都下跌不少。故事教訓我們,人們總是各自為政的,不論是多麼美好的故事,股票過高時總是會回到合適的價格,鑽石手(Diamond Hand)應用在這裡注定是失敗的。遊戲驛站更發了文件希望可以藉著股價大升增發,稀釋投資者手上的股份,法拉第未來雖然因為逾期提交了10-K文件而未能增發,但一間本來就即將退市的公司根本就難以撐起高股價。

說到底,能早段買入法拉第未來或遊戲驛站的朋友當然沒有問題,畢竟動能投資也是投資方法的一種,但在後段才參與買入的人又是什麼心態?想在已經升了100倍的股票身上冒著輸光的風險再賺10倍?很明顯這是個風險回報不平衡的大賭博,這只會成為那些萬惡的空頭的完美獵物。

不過,鑽石手只要找對了地方,其實都可以發光。買入有長期價值的優質股,長期持有,贏面就很高了。就像港股最近的升勢,就是由一堆聰明錢流入估值低廉的優質股而推動的,最近就證實了不少海外著名的基金早於幾個月前就重倉買入了像阿里巴巴(09988)、京東(09618)等股份。筆者在早前的一篇文章亦有詳細闡述。

另一個有很多聰明錢流入的地方,就是電力股。電力板塊這幾個月來持續上漲,消息面上,跟國內多地上調水電燃氣價格有關。

筆者早前提過新天綠色能源(00956),今次就談談華潤電力(00836)。

華潤電力是華潤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是中國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綜合能源公司之一,業務涉及風電、光伏發電、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分散式能源、售電、綜合能源服務、煤炭等領域。截至2023年底,華潤電力總資產3,223.96億港元,營運裝置容量77,324兆瓦,發電營運權益裝置容量59,764兆瓦,再生能源權益裝置佔37.8%,業務涵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

截至2023年年底,潤電實現營收1,033.34億港元,與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火電、可再生能源分別實現收入800.53及232.81億港元,火電同比分別下跌2.3%,而可再生能源則上升9.1%。另一方面,純利增加56.2%至110.03億元,可再生能源業務核心利潤貢獻爲97.26億港元,同比增加12.52%,火電業務核心利潤貢獻爲36.11億港元,2022年同期虧損25.82億港元。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受益於火電燃料成本的下降,2023年公司燃料成本由上年的642.83億港元下降15.2%至545.09億港元。

由上述業績可見,可再生能源的核心利潤佔比達72.9%,繼續成爲公司盈利的主要貢獻分部。證明潤電已由傳統火電業務,逐步轉型至可再生能源。而隨着公司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的不斷提升,現時佔比已高達32.6%,公司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將繼續快速增長。公司2024年現金資本開支預計為599億元,其中446億元用於風電、光伏電站的建設,目標是今年新增風電和光伏項目裝機容量10,000兆瓦。

至於跟其他港股內地電力公司對比的話,截至2022年6月30日,華潤電力總運營裝機容量64.61GW,運營權益裝機容量50.02GW,公司運營裝機容量在電力港股上市公司中僅次於華能國際(00902)及大唐發電(00991),但高於華電國際(01071)、中國電力(02380)及龍源電力(00916)。而在火電轉型綠電的電力上市公司中,公司風、光新能源裝機規模僅次於華能國際,排名第二。而單計港股上市公司風電、光伏裝機容量,龍源電力為最高,約27.00GW,排名第二的華能國際為17.00GW,華潤電力則為16.00GW排行第三。

雖然華潤電力運營裝機容量並非最高,但以成長性華潤電力卻展現出不錯的往績,就10年的裝機總容量來說,作為「新四小」之一的華潤電力10年增長高達95%,而五大發電集團當中的大唐、華能、華電,分別只有47%、56%、69%。

這方面或許可帶來一些啟示,為什麼電力股當中潤電的升幅是最可觀的。事實上,以2023年的淨利潤來說,潤電也憑藉百億利潤超越了其餘多家電力上市公司。

此外,華潤電力的優勢是旗下的電廠主要位於經濟較發達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較快的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這確保了潤電有一定的穩定性。

總括而言,華潤電力在發電裝機容量、電廠區域佈局、成長性等方面均具備一定優勢。目前再生能源已成為潤電的主要利潤來源,未來公司將繼續加速提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進一步優化裝機結構。有興趣投資電力股的朋友不妨多加留意。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