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網上經常出現一個國內的網絡詞語「卷」。一個「卷」字形容了國內不少經濟狀况。比較貼近大陸工作的香港人,都會知道「卷」的意思,但是百度一下,現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一個「卷」字,也有不一樣的解法。
「卷」,放弃思考、放弃選擇的權利,把個人交給環境。「卷」得好,命運垂青;「卷」得不好,懷疑人生。
「內卷」,網絡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爲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經網絡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太卷」,含義是指社會或個人在參與某個活動或競爭時,付出了過多的努力和時間,導致身心疲憊,甚至出現了負面影響。這個詞語最初起源於學術界和日常生活用語中的「內卷」現象,用來形容一些領域競爭過度,導致內耗的現象。
努力的通貨膨脹
社會是一個演化過程,由工業革命開始,整個社會發展迅速,有新的行業出現,取代舊行業,但同時把市場做大,令到可容納的人和經濟空間更大。但在市場飽和的情況,市場就靠壓縮成本去爭取業務,當貨物賣100塊,總有人會以95塊,甚至更低的價格去搶佔市場份額。
香港也在進入內卷的時代,當兩餸飯,10港元叉燒飯再次成為話題,未來香港工資增長會放慢,尤其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更是,因為有些工序可以北移,甚至移到東南亞地區。
是時候,思考所謂香港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