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生物安全法案逐漸明朗化 藥明生物或可迎來估值修復

分享

上周,港股大爆發,雞犬皆升。原因無他,繼美國減息後,中國央行亦放出意想不到的大招,一口宣佈了三項重磅政策,包括:一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並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二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三是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發展。多個震撼彈同時發放下,港股在一周內推升2,373點。對此,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大衛泰珀(David Tepper)表示,正在購買更多與中國有關的「一切」資產,更表示即使在本周價格飆升之後,估值也很低,他將會為中國股票解除風險限制,並期望出現回調讓他購買更多。

正如本欄之前提及外資早已開始部署重新投資中國,像大衛泰珀和「大空頭」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這些頂級基金經理在今年首兩季已重倉中國股票。當然相信他們也沒有內幕資訊知道中國會放大招,但這就是頂尖投資者的觸角。泰珀亦表示其想法是聯儲局減息會導致中國寬鬆,只是沒想到中國會像現在這樣使出大招。

事實上,當你事後孔明的話,也會觀察到很多蛛絲馬跡,例如大型中概股最近不停加速回購。而在沽空數據方面,也能找到一些線索,例如普遍海外人士最常用來投資中國的ETF─iShares中國大型股ETF(FXI),在這次大升前,空頭持倉比例飆升至歷史高位的60%。而之前兩次飆升至60%的時間分別是2017年初及2020年初,兩次發生時間都是在大牛市的開端。你可以認為這是巧合,但挾空邏輯上是合理的,摩根大通亦表示,中國央行放大招之後,平淡倉交易推動了港股大升,9月24日港股的沽空比率降至13.6%,前一周比例大概為15%至22%,側面證實了挾空對這次大升有幫助。

談到挾空,當然要提到近年最受空頭關注的股票之一的藥明生物(02269)。受之前美國生物法案制裁的藥明生物,股價不斷下跌,吸引了不少空頭沽空,8月中旬時,藥明生物的空頭持倉比例仍然處於歷史高位的4.56%。之前提及過,減息環境有助刺激生物醫藥版塊,果不其然,該板塊在此次反彈中有所表現,藥明生物也隨之上漲。而藥明生物大幅上漲還有一個重要的催化劑,就是《生物安全法案》最新修正案已將藥明生物除名。

這是甚麼意思呢?美國國會在今年1月會議期間提出一項名為《生物安全法案》的草案,擬禁止美國政府機構購買受限制生物技術公司的生物技術設備及服務,或這些公司簽訂、續約或擴展合同,美國聯邦政府所資助的醫療供應商也不被允許與受限制企業進行合作。當中,被點名的正包括藥明生物及同系的藥明康德(02359)。當時,事件於1月26日發酵,股價旋即遭到腰斬。

一般而言,生物安全法案存在兩種立法途徑,一是單獨立法版本,需與參議院協商法案修改、投票、兩院遞交總統等步驟。二是《2025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的打包立法版本。

而9月19日,美國參議院發佈了NDAA(《國防授權法案》)終稿,本次NDAA實際納入修正案93個,但並未包含s.amdt.2166(生物安全提案),而先前眾議院的NDAA也同樣沒包含生物安全提案。換言之,NDAA這條打包立法路徑已經流產。所以,只剩下單獨立法路徑。

而在單獨立法方面,9月9日,美國眾議院以306票對81票通過了《生物安全法案》(H.R.8333)立法草案。但是,之後還需要經由參議院投票通過,並由當時美國總統簽署,才能正式成為法律。

而參議院本身亦有其自己版本的S.3558《生物安全法案》。而9月23日提交了一份S.3558修正案,修正案正式更名為「2024年禁止外國公司取得美國公民遺傳資訊法案」。修正案中剔除了藥明生物的名稱(雖然藥明康德仍然榜上有名),並明確了不包含健保的定義,並將法案聚焦到基因業務的限制。版本比眾議院通過的H.R.8333來得溫和,因此,即使此版本通過,對沒基因業務的藥明生物影響不大。

所以,目前要擔心的大概是眾議院的H.R.8333。但就如前述H.R.8333需要經由參議院投票通過,但現時參議院那邊已在他們的S.3558修正案試圖淡化針對中國CXO的色彩,明顯地,生物安全法案在參議院阻力遠比眾議院高,再說參議院會否有時間給予排期也是問題,因此也有相當高的機率被參議院擱置作廢。

然而,即使H.R.8333版本通過,事實上現時該版本並不包含醫保,只要不涉及聯邦資金資助的項目,並不會受到實質影響,目前藥明系基本全部的項目都不涉及聯邦資金資助,所以實際轉單和新簽訂單受到的影響非常有限,根據公司評估只影響美國部分業務2%左右。因此,可以說《生物安全法案》已經開始明朗化,雖然並非完全沒有變數,例如法案有可能11月份之後,在年終一些法案中,把《生物安全法案》當作一個附件法案進行組合申請。但基本上,利空都幾乎盡出了。

因此,我們也許可以重新更多關注藥明生物的基本面而非《生物安全法案》方面。基本面上,藥明生物2024年中期財報,剔除新冠業務影響後,公司營收依舊實現了同比7.7%的穩健增長,達到85.7億元,符合其年初5至10%的增速預期。截至2024年6月底,藥明生物的未完成訂單總額達到了201億美元,與去年上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司未完成服務訂單和未完成潛在里程碑付款訂單分別達到了130億美元和71億美元。在未來3年內,未完成訂單超過36億美元以上。

行政總裁陳智勝在業績交流會上指出,公司的未完成訂單總額主要體現的是M端(藥物生產),如果算上R端(藥物發現)和D端(藥物開發),公司的訂單收入其實非常可觀。可見在手訂單數據保障了公司中長期業績的穩定增長,展現出了極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內生增長確定性。

另一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簽了61個綜合項目,對比2023年上半年同期新增46個綜合項目,該新增項目數是公司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半年成績之一。這也使得公司目前進行中的綜合項目達到742個。這也使得公司擁有業界規模最大、涵蓋多種複雜生物藥產品的管線之一。由此可見,《生物安全法案》的陰霾並沒有影響藥明生物在業界的龍頭地位。

此外,聯儲局減息後,全球資金流動性可促進生物醫藥投融資逐步改善,當下景氣度回升傳導至CXO行業,將為藥明生物等頭部CXO企業帶來可觀的新增訂單。

總括而言,《生物安全法案》逐漸明朗化,結合CXO不斷增長的全球行業發展空間、企業自身強大的競爭壁壘和未完成訂單,藥明生物基本面仍然穩健。目前藥明生物PE只有18倍,PB更只有1.5倍,處於歷史低位。而對比競爭對手韓國三星生物的71倍PE,很明顯藥明生物有一段距離可以追趕。市值方面,目前三星生物市值約4,200億港幣,藥明生物仍只是約660億。相信假如港股估值繼續修復下,藥明生物也可有一個可觀的估值修復。因此,大家不妨多加留意藥明生物。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