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再無新政策出台下,明顯見到資金暫時撤離港股觀望,恒指在兩萬點附近上落整固,而之前熱炒的科指回落幅度是更大。筆者認為港股今次的回調大家不用太悲觀,首先政策層面上相對地是有所針對現時的痛點,雖然未去到「大水漫灌」的程度,但亦開始進行寬鬆貨幣政策為市場提供多方面的流動性。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要出手收購過剩的房屋轉為保障房,減少市場供應,同時亦想法設法化解地方債務危機;而資本市場上能夠出的「招數」其實是更多,只是何時出、力度如何等,亦可以行政指令改革,提升內地資本市場質素。從實際資本操作層面上,比較肯定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已經不敢再大幅做空中國資產。
港股是一個政策市,嘗試去「Time the Market」,捕捉短線入市機會其實是不太現實,正如9月份前如果跟各位講恒指升穿2萬點,相信大家只會一笑置之。但9月中一個政策公佈就令港股飆升6,000點,一躍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全球主要市場,成交更創出歷史新高的六千多億,對比之前只有每日600至700億,足足升了差不多10倍交易金額。其實筆者已經提及5月份19,700點並不是今年高位,應該可以再上一層樓,亦多次強調恒指17,000點絕對是Under Value,有絕佳的值博率優勢。
散戶在市場上最大通病往往就是「無耐性」,總是希望一買即升,沽出後股價會回落可以再有位「上車」,食盡市場波幅;又或者市差時就不多加理會,到市況火熱,全民皆股時才入場。筆者深刻體會是17,000點時無人「問股」,但當大市升了5,000點後才問可以買甚麼股能夠短時間賺餐「茶錢」;而當通街「股神」時,叫人理性、冷靜反而出現問題。投資者其實要做的並不是捕捉入市時機,而是應該做好資產配置,美股、港股、債券、黃金、外匯、虛擬貨幣等都可以是投資工具,用時間換取獲利空間。
近期外圍市場亦出現明顯走勢轉向,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子迫近,美股又再度炒作「特朗普交易」,這類主題性炒作都是少沾手為妙;不過影響市場更大的是美債價格近期出現急跌,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重回4.2%水平,一方面是特朗普重掌白宮的話,無可避免又會出現貿易戰,關稅重燃美國通脹風險,另一方面是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然強勁,美聯儲9月份減息0.5%或許是一個錯誤,愈來愈多人相信美國經濟會「軟著陸」,甚至乎「不著陸」再度起飛,如此情況下減息機率又再下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最終亦會影響中國的救市政策推進,投資者不容忽視潛在風險。
權益申報: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