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分別介紹了如何以「PEST」思維框架中的四個元素,分析市場機會及市場不利因素。然而,許多外在因素其實互為因果,又或相互作用,可以是協同效應,也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在利用框架進行趨勢分析時,必須同時兼顧政治、經濟、社會及科技等四大元素,融會貫通,同時考慮當中機會與不利因素,做到見樹又見林,方可找出最具投資潛力的行業。
至於具體做法,可謂各師各法。以中國高科技行業為例,在政治上,既有政府對科創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的大力扶持,但又面對美國政府面對中國科企迅速發展的威脅,而發動國際性的打壓,例如在市場准入提供多種障礙,又或限制技術輸出,以致歐美投資者擔心政治風險,而紛紛對融資或入股中國科企,持審慎甚至敬而遠之的態度,令中國科企難以取得國際融資,影響發展。
在經濟上,美國息口趨升,目前雖有回落勢頭,但仍未明顯,均不利於息口敏感股份如科技板塊。然而,在新經濟發展下,對於科技設備、晶片及應用程式研發,以至智能裝置製造,需求只會越趨殷切,問題是企業是否能推出迎合甚至領先市場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在社會上,疫情期間無論個人或工商業,都靠網絡維繫,方得以正常運作,各行各業都加速進行數碼轉型;至於智能裝置,更已是人手一機,網購亦習以為常,都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非一時之潮流。在科技上,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興起,就令數碼轉型紛紛轉為以人工智能推動,帶動科技行業進一步發展。
以上種種,都見到中國科技行業,雖然面對政治上的不明朗因素,但整體而言,市場依然龐大,發展前景樂觀,無論是商業對商業(B2B),還是商業對個人(B2C),都仍有頗多發展空間,值得從中揀選明日之星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