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2024成績單揭盅後,又要展望新的一年,大行認為,恒指目標價與美國息口變化,乃今年預測的兩大主陣地。
港股市場在11月中旬大幅回撤後連續兩周企穩反彈,恒指年底前再度逼近20,000關口。而聯儲局啟動新一輪減息周期有望繼續貫穿2025。
一眾大行中,「大摩」摩根士丹利便預測,恒指2025年中在「基本情景」或試19,400,在「最牛情景」情境預測下則可望推上25,000,在「最熊情景」情境預測下則只有14,000!
渣打預測,恒指或於20,000至22,500之間波動,直至該行更清楚掌握明年3月兩會潛在公布的財政刺激措施。如果直接財政刺激來得更早或更大幅度,抵銷特朗普的政策威脅,不排除恒指或回升至22,500至24,500;如果刺激政策或企業盈利前景持續不明朗,企業再投資國內市場信心未穩,大市或下試該行的「悲觀情境區間」18,000至20,000。
中泰國際預期恒指2025年底在基準情況下目標為20,300,全年高低波幅則在16,700至23,500;在最樂觀情況下,若中央財政政策刺激帶動,預計恒指可高見23,500;反之,若出現美國全面提高對華進口商品關稅,加大對華產業及金融投資限制升級,同時國內政策維持重生產、輕消費的應對政策,此最悲觀情況下,恒指或下試16,700低位。
建銀國際預期,全年港股走勢「前低後高」,波動中樞上移,恒生指數波幅料介乎18,000至23,000,建議先防禦再進攻。
光大證券指出,第四季內地宏觀經濟表現好轉,復甦局面有望延續,預期2025恒指盈利仍有約5%盈利上升空間,加上聯儲局將繼續減息,為港股帶來正面影響。若按照過往恒指的股息率較多情況維持在3厘至4厘水平來看,港股運行上限約25,000。但由於港股正處於上升通道的頂部,短線指數有機會重回上升軌之,料港股呈「先低後高」。
花旗預測,6月底恒指目標為26,000,年底目標定為28,000。瑞銀表示,考慮到股票風險溢價,港股估值倍數有下調風險,料2025年底恒生指數只能見20,000。德意志銀行表示特別看好恒指,預計2025將在上升周期中突破之前的33,000峰值。
耀才證券對2025恒指初步目標介乎21,500至22,000,在最樂觀情況下預期恒指有望挑戰25,000。
中金公司表示,震盪格局仍是基準假設,但19,000是關鍵支撐位,短期市場在這一位置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
另外,交銀國際表示,港股低估值提供較高安全邊際,市場對需改善的敏感度提升,建議圍繞高彈性和高股息兩條主線佈局。至於美股雖面臨估值壓力,但在經濟「軟著陸」預期增強和流動性改善支撐下仍具吸引力,重點在於AI 科技、能源及小型股機會。
渣打表示,由於政策偏向寬鬆,繼續看好優質高股息非銀行國企H股,並建議可趁非必需消費品、通訊和科技股回調時加大部署,這些行業有望受惠於潛在財政刺激。與香港離岸股票相比,較看好在岸A股,它們對國內政策更加敏感,並且較少受到全球資金流動的影響。
中信証券表示,當前港股在全球維度的估值仍有極強的吸引力。尤其是2025港股主要寬基指數收入增速預期均有所提升、業績壓力明顯緩解的背景下,其估值與盈利匹配維度的性價比更加凸顯。往後看,隨着南向資金在港股市場中的「話語權」持續抬升,其偏好配置的成長及金融板塊或將迎來更好的流動性支撐。
光大證券推薦四大板塊,包括績優科技、大型險企、金屬資產及高息股。但對新能源車看法偏淡,競爭仍然激烈,車企需要減價維持市佔率,影響盈利增長及毛利率表現,加上新能源車高增長階段已過,資金或轉換馬至其他主題,或者是傳統及新能源混合的企業。
對於2025投資佈局,中金公司推薦四條主線:一是景氣成長方向,包括鋰電池、高端製造以及半導體、消費電子、軟件等科技軟硬件;二是韌性外需方向,如電網、商用車、家電以及全球定價的資源品;三是新型紅利方向,高股息資產關注食品飲料等泛消費領域;四是政策支持方向,關注政策及資本市場改革對併購重組、破淨修復以及地方政府化債等相關領域的影響。同時建議重點關注三類結構: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周期出清板塊,如果還有邊際需求改善效果會更好,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電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舊換新」政策背景下的家電、汽車及計算機、半導體等;三是穩定回報方向,如國企高分紅。
瑞銀指出,在內地推出更實質的政策支持之前,該行維持防禦性立場:偏好受惠於減息的股份;看好與內地經濟關聯度較低的行業;揀選可能受益於人口流入的住宅地產開發商,對零售物業業主持謹慎態度。
花旗予互聯網及消費類股份「增持」評級,地產股評級為「中性」,並予電訊股、公用股「減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