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风:全球主要交易所造市商制度

分享

上周講到創業板發展源流及未來方向,其中有一個市場意見是應否引入造市商制度,今天和《投資風享》合力一談。

除友欄所述的納斯達克做市商制度外,倫敦證券交易所(LSE)等主流交易所也存在相關制度。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主要應用於SETSqx系統,適用於流動性一般的股票。做市商需提供雙向報價,確保市場流動性。

至於香港交易所(HKEX),其實也並非一概而論。例如港交所的部分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例如恒生指數期貨和利率期貨。此外,香港交易所也在探索將做市商制度應用於其他市場板塊。

其他諸如泛歐證券交易所(Euronext)、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也在期貨和期權產品中引入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的優點

做市商隨時準備買入或賣出證券,確保投資者能夠快速成交,降低交易成本。同時能根據市場供需調整報價,使市場價格更接近真實價值,也有助抑制價格、提高市場透明度,吸引中小型企業上市。

事實上,市場主流意見是支持引入做市商制度。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做市商制度能夠顯著提升香港創業板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尤其是在當前市場活躍度較低的情況下。

但也有觀點指出,做市商制度可能引申更多風險。例如,做市商在市場中擁有較大的信息優勢和定價權,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可能會出現操縱市場價格、利益輸送等行為,損害投資者利益。做市商可能通過控制報價和交易節奏,影響股票價格走勢,甚至與其他市場參與者串通,進行不正當交易。

其次,做市商的業務可能與經紀、自營、資產管理等其他業務產生利益衝突。例如,做市商可能利用自身持倉優勢,影響市場價格以獲取額外利益。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隔離制度,確保做市業務的獨立性和合規性。

做市商制度下,交易的透明度相對較低,投資者可能難以獲取充分的市場信息。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對做市商信息披露的要求,確保投資者能夠及時瞭解做市商的報價、持倉和交易情況。
當然,凡事皆有兩面性,做市商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也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例如,在市場情緒不穩定時,做市商的報價調整可能放大價格波動。因此,監管機構需要設定合理的做市商持股比例上限和交易規則,防止其過度影響市場價格。

最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可能會改變投資者的交易習慣和市場預期,因此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理解做市商制度的運作機制和潛在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