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豐證券101: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塵埃落定

分享

隨着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塵埃落定,中國頂尖城市GDP也迎來終核結果。2023年,全國GDP總量修訂為1,294,272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3,690億元。其中,上海、北京合計調增7,000多億,佔全國近1/4;杭州、蘇州緊隨其後,GDP調增近1,000億;福州、西安、東莞和常州,全國排名有所上升。

經濟普查,是每5年(逢3、逢8年份)進行一次的經濟「體檢」,在2004年(因非典順延)、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已先後開展過四次,基本都有規則上的修訂和資料上的調整。

2023年開展的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出現了兩大變動:一是首次增加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調查內容,以客觀反映我國經濟結構變化;二是實施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改革,由成本法調整為租金法。需要解釋的主要是第二點。過去,由於中國租房市場不夠發達,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增加值是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即根據房屋造價/初始價格按照使用年限折舊計算。如今跟國際對齊,按照市場租金水準計算,體現了通脹因素和最新價格,讓房地產行業GDP暴增了18%。

因此改革而調增最多的,自然是人口規模龐大、租金水準較高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和北京。根據2023年資料,上海、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000萬以上,租金水準也是全國最高,因此本輪GDP調增最多,分別增長4,185.8億和3,593.0億,合計佔到全國增量的23%。

全國首個5萬億城市也因此提前誕生。2023年,上海GDP總量達到5.14萬億,率先躋身「5萬億俱樂部」。北京GDP總量增加至4.74萬億,已基本預定下一個「5萬億」席位。

深圳、廣州人口規模雖然也將近2000萬,但由於小產權房、城中村等數量巨大,房租水準明顯低於京滬,所以此次GDP調增並不算多。2023年終核,深圳、廣州GDP分別增加296.9億、367.8億,變動不大。

重慶、成都亦是如此,雖然人口規模龐大,但房租水準較廣深更低,2023年GDP分別調增468.5億、261.9億。2023年,重慶GDP總量3.06萬億,沒有實現名次躍遷。2024年,重慶才再度反超廣州,重回全國第四。

國家統計局分析,與四經普相比,我國經濟發展在規模總量、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等方面都呈現出諸多的積極變化。而GDP調增資料較高的城市,正是這些積極變化的生動詮釋。

分享